幾句后現代的定場詩飲罷,老楊又粉黑登場。最近幾天,腦子里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我們喜歡開大會,開大會就要選代表,可為什么叫“代表”,不叫“代鐘”呢?難道是我們對“表”情有獨“鐘”?所以今天老楊就表一表這表。
相對于靠電池驅動的電子表來說,機械手表帶給人的體驗絕對不同,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稱之為“tamogotchi式體驗”:你感覺戴在手腕上的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東西。多少年來,機械表的進化史隨著時光列車的前進而不斷更新,也永遠是上層傳統人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不幸的是,如今手表漸漸地從人們的手腕上消失,原因是到處可見輕便的報時裝置,比如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手表專家約翰·比格斯撰文列出了手表問世以來最有名的幾塊手表,其中包括史上構造最復雜的如曲棍球般大小的機械表。需要說明的是,早期的表體積比較大,應該叫“懷表”,也就是平時放在衣兜里,但看時間仍離不開手----必須用手掏出來。握在手里看。所以,在這里我們姑且把這類表也歸入“手表”之列。
1. 1794年威廉 安東尼的“珍珠之星”
珍珠之星是最早的采用伸縮式指針設計的手表。該表由來自倫敦的威廉·安東尼設計而成 ,呈橢圓型,配有自動伸縮式指針。比如,當表針指向中午12點時,指針完全伸出來,直到表盤的頂部;而當時間9時15分,表針會自動縮短,確保不會碰到表盤的兩側。
2. 1800年佩林 弗萊雷斯的“漫游時光”
這是第一款采用數字這一獨特模式顯示時間的手表。“數字”手表的概念即在表盤上顯示時間的不再是表針,而是不斷變化的數字,這一直是鐘表制造商的追求目標。瑞士的佩林·弗萊雷斯在1800年推出的“漫游時光”手表大膽創新,表盤上有三支表針圍繞同一中樞軸轉動,每支表針的尖端都有四個小的小時計數器,每到整點時即歸位。合上表蓋,這款手表看上去像顯示分鐘和小時的燃料表,不過看過內部結構,就明白它是靠精準的齒輪傳動裝置和表針運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