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金店的消費者不難發現,近來各個品牌的金飾價格差距越來越大。以往南京的各個珠寶商總是在價格上尋求一種平衡,而現在,價格戰真的打響了。金飾的價格最大相差13元/克。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珠寶商開始考慮通過網絡降低成本銷售珠寶。
相鄰專柜金價差13元/克
市民吳小姐準備今年結婚,因此最近經常去各大商場的珠寶專柜選購婚戒和飾品。她告訴記者:“以前各個品牌的價格都差不多,頂多相差幾塊錢,可是元旦后金飾品的價格變化很大。”
記者昨天來到中央、新百等大商場的各個珠寶專柜,南京本地某品牌的金飾價格在元旦促銷活動結束后回到了243元/克的價位上。而該品牌對面的一家專柜則明碼標價238元/克。更多品牌為了吸引顧客都用白底紅字醒目地打出230元/克的價格。一位金飾銷售人員介紹,230元的價格已經包含了加工費,不需另加任何費用。同一家商場里,距離不到10米,金飾價格就相差13元/克。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年底是金飾金條等黃金制品的銷售旺季,一般來說,各個品牌之間會在價格上保持相對的平衡,價差不會太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可能會貴一點,但十分有限,因為黃金的價格透明度很高。”該人士表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原料金價格所有人都能查詢到,目前是188元/克左右,再加上加工、人工、運輸和商場扣點等成本,每克金飾其實賺不了多少錢,主要是靠國內大量的消費。他告訴記者,去年的銷售雖然不算差,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往年比差了不少,這是各家在價格上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各家都希望把別人的客人吸引到自己店里。”
網購鉆石低價“入侵”
和金飾相比,鉆石類珠寶的銷售更讓珠寶商們頭疼。寶慶銀樓的工作人員日前向記者表示,去年下半年鑲嵌類珠寶的銷售受影響很大。明牌首飾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鉆石的銷售下半年以來很不樂觀,特別是大分數的鉆石銷售更難,因此各個品牌幾乎都推出了直接打折的活動,有的甚至打到5折。
更有些品牌另辟蹊徑,通過網絡賣鉆飾。南京一家品牌珠寶店近期就開始嘗試在虛擬網絡上銷售鉆飾,另一家已經有些規模的網絡鉆石零售商“鉆石小鳥”昨天也在南京開出了第一家體驗館。在網上,同樣分數、切工的鉆石價格只有商場里的一半左右,因此雖然品牌并不響亮卻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誘惑。網絡鉆石零售依靠巨大的價格差異,已經從傳統鉆石零售商手中搶走了不少客人。
鉆石小鳥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際鉆石網絡銷售的“前輩”——藍色尼羅河(Bluenile)從1999年在美國創建以來,不過5年,其銷售總額一舉超越了寶格麗、卡地亞和蒂芙尼三大著名品牌的銷售總和。而在中國,凱鵬華盈、今日資本和啟明創投等風險投資機構已經先后投資了九鉆、鉆石小鳥和戴維尼等網絡鉆石零售商。“我們的銷售額在2008年幾乎都是每個月以20%~30%的銷售額遞增的,因為的確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