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鄭風》有云,“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自古美人與美玉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在翡翠玉石首飾中,從古至今最受歡迎的莫過于皓腕之間那玎珰聲悠揚的手鐲。
《紅樓夢》中那“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的美玉精心雕琢出來的手鐲,總是讓人愛不釋手。手鐲,亦稱釧、手環、臂環,是一種佩戴在手腕部位的環狀飾物,歷史十分悠久,在我國母系社會就已出現。令人驚奇的是,在遠古時代,男人和女人都是佩戴手鐲的,不同的是男士佩鐲表明身份或工作,而女士佩戴則是已婚的標志。自從清代中葉,我國統治階級開始對東方瑰寶翡翠寵愛有加,大量材質精良、價值連城的的翡翠手鐲應運而生,成為東方女性展現柔美風韻的重要飾品。
手鐲也同樣是當今最為流行的翡翠首飾款式之一,它常常象征統一、和諧、典雅以及女性的溫柔。直到今天,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手鐲能保護其佩戴者免于傷害,手鐲能夠化解各種負面的影響以及給其佩戴者帶來福氣。例如,佩戴手鐲的人在偶發事故中可能發現心愛的手鐲損壞,然而自己卻未受傷害。另一個有意思的傳說是手鐲里的好顏色可以傳遍整個手鐲,但這要看佩戴人的福氣如何。在過去,手鐲一直是成對制造的,這來自好事成雙的理念,而中國古代親人離別后相認之類的故事更增加了成對手鐲的完美色彩。上溯至四千年前,玉手鐲一直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珠寶之一。由于單件的手鐲需求量增大,以及翡翠資源的日益稀少,高等級的單件手鐲在現代的翡翠市場中占有極高的地位,而其價格往往不菲。
三國的繁銘曾在他的《定情詩》中描述一個熱戀的女子“我既美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玉環”。翡翠手鐲作為情人信物,一是因為她美麗,晶瑩溫潤,色澤典雅,肌理清澈;二是因為翡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她不像浮云、山花,時來時去,亦枯亦榮,交替變幻。翡翠佩戴的時間越長,越顯得通透迷人。愛情是堅貞永恒的,翡翠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海枯石爛心不變,白發攜手度天年”的愛情觀。《詩經•衛風•木瓜》也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的記載。
在舊時傳統的婚慶風俗中,少女訂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四樣首飾:戒指一個或一對、鐲子一對、耳環一對、項圈一個。其中手鐲多以金銀、玉石制成,翡翠手鐲當屬最高規格了。傳統婚俗中贈送的翡翠手鐲有圓滿無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象征夫妻和和美美,永結同心。
選購翡翠手鐲,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身材、手型及膚色,一般豐腴體型忌佩戴寬厚、粗大的手鐲;清瘦者則忌佩戴纖細的手鐲。翡翠手鐲要求種、水、色俱佳,圈口(大小)、寬窄適中,無明顯綹、裂,光感好。佩戴手鐲應盡量避免磕碰及與硬物接觸摘,戴時均應在鋪有軟布的桌面上進行,以免掉落摔傷。新娘在婚禮上一般著傳統服飾,旗袍、禮服等短袖露臂裝,最適合佩戴晶瑩靈潤的手鐲,纖纖玉手輝映光彩奪目的玉鐲,舉手投足間儀態萬千,楚楚動人,無盡風情盡在不言中。
美玉本是石中精靈,謫降塵世多為情,美人如玉玉生香,皓腕傳情定玉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