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4日,上海首屆賭石文化節在云洲古玩城舉行。作為翡翠交易的一種特殊形式,此次賭石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和好奇者。也許受宏觀大氣候影響,或者因大家對賭石不熟悉,四天來成交的大多是千元以下的明料,單塊成交額最高的一塊“石頭”為1.5萬元。而價值100萬元以上的幾塊大翡翠原石無人問津。
價值百萬原石無人問津
此次賭石由緬甸珠寶商會主辦,賭石節的翡翠原石均從緬甸直接運送來滬。據承辦方緬瑪翠業公司的殷學文介紹,賭石是翡翠原石交易中最神秘的一種活動。因為從翡翠原石的外表看,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廬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也沒有一種儀器能通過外殼迅速判出其內是“寶玉”還是“敗絮”,因而交易風險很大。因目前的經濟形勢,所以對這次交易量期望值不高。
盡管觀者絡繹不絕,但大部分人只敢買千元左右的明料。一對中年夫婦以1500元買了兩塊小料,表示:“我們也不懂,隨便買買玩玩。”盡管小料當場可以切割,但購買者很多決定保留原樣,準備配置一個紅木架后放在家中或送人觀賞。今年元旦,一名愛好者出資900元買了塊毛料并當場切開,發現里面翡翠物超所值,自然喜出望外,連別人加價回購也不肯了。
據悉,購買者主要是兩類人:玉石加工經銷商和投資收藏家。
價格瞬間天壤之別
賭石名為賭,實為猜,靠的是經驗和運氣。翡翠原料的質量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判斷模式,就是一塊全扒了皮的無瑕翡翠,切開后也可能有很大變化,故翡翠原料的估價實踐性很強。
據介紹,衡量一塊翡翠的品質,第一是硬度和密度,翡翠的硬度很高,一般達到摩氏7度,玉石界的行話叫作“種”。“種”好就是硬度高。緬甸、云南瑞麗、騰沖等地賣翡翠的人,都會用一塊玻璃做試驗,將自己的翡翠毛石在玻璃上劃來劃去,結果玻璃上留下深深劃痕,而翡翠毛石絲毫未損。好的翡翠與金鋼石硬度相差無幾。其次是透明度,行話稱其為“水頭”,通透度越高,品質越高。極品翡翠像玻璃一樣,稱為玻璃底。
賭石成為一種玉石交易方式是近十幾年在中緬邊界興起并繁榮的。賭石人憑著自己經驗,依據皮殼上的表現反復估算出價格。買回來可能剖開里邊色好水足,頓時價值成百上千萬,也可能里邊無色無水,瞬間變得一文不值,這就是賭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