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項鏈應搭配淡雅旗袍
問:可見,金的價值觀念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思想深處,使它們由純物質領域突顯于精神層面,影響著普羅大眾的思維。
齊東方:是。黃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特殊、很神奇,甚至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波及到日常生活用語的使用,如形容永不失效的承諾為“金口玉言”,不可改變的原則稱“金科玉律”,時間寶貴稱“一刻千金”,堅固無摧叫“固若金湯”,稱聰明漂亮的男孩是“金童”,出身高貴女孩為“金枝”,豪華而腐朽的生活是“紙醉金迷”,人由壞向好的轉變稱作“浪子回頭金不換”等。
問:金銀器雖與人類的歷史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但就使用而言,中西卻截然不同,這和文化差異有關吧?
齊東方:中國首飾、服飾注重色彩,不依賴光源,因此在裝飾中黃金、白銀受到青睞;歐美人喜歡鉆石,利用光源體現裝飾美。這大概是中西不同文化與審美的差異。
問:請結合古代金銀飾品的使用情況,給現代“愛金一族”提一些使用建議。
齊東方:金銀首飾現在也很流行。首飾應該講究搭配,包括首飾之間的搭配、首飾與化妝的搭配、首飾與服裝的搭配、首飾與環境的搭配等——一條精美的金項鏈配上工裝游走在建筑工地上總會感覺別扭,不過配上淡雅的旗袍出現在晚宴上會驚艷四座。
唐代人的裝束很講究,唐代詩詞中有“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小鬟簇花鈿,腰如細柳臉如蓮”、“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等等,可以想象合適的搭配在合適的環境下產生的特殊美感和魅力
問:或許具有易表現工藝品中的難、巧、細、精的特點,所以開創藝術創造新天地的金銀器在文物中格外引人注目,您能否介紹一下典型飾品的情況?
齊東方:佩戴的飾品很多,不同時代也不同。如漢代的腰帶金扣,純金鑄成,正面紋飾采用淺浮雕,主體為猛獸咬斗場面,整體浮雕透出渾厚與大氣;唐代有一種叫香囊的器物,器體共分3層,由同心機環相連接:外層通體透雕纏枝葡萄紋,最內層為一盛香用的盂,盛香后內部具有一定的重量,無論怎樣轉動,香盂皆保持平衡,火星、香灰不會灑落出來,既適于懸掛又能隨身攜帶,也可以隨意放置,這是貴婦人隨身攜帶的物品;明代定陵神宗皇帝佩戴的金冠,用極細的金絲編織而成,冠后部編飾兩條對稱的蟠龍,龍頭于冠頂會合,構成二龍戲珠圖案。此冠結構巧妙,金絲纖細如發,編織緊密,薄如輕紗,顯示了明代金細工藝的高超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