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讓黃金年輕
正是這句頗有完美主義傾向的話,開始了這次訪談。提到他兩度在美國摘得世界黃金協會飾品設計金獎的事情,沈成楊十分低調,反倒是強調在美國獲得成功的原因,是在于研究了美國文化:“很多人問我,在美國什么風格最吃香。這是個沒有問題的答案,拿珠寶來說,不會出現一個款式引起整座紐約一窩蜂購買的現象。這座大熔爐的移民,口味太豐富了。”
盡管如此,沈成楊還是抓住了一個特點:相對來說,美國人不追精致,追求大氣。而隨著這些年中國的日益強大,中式元素越來越受歡迎,他的“大花胸針”系列便這樣誕生了。不是那些小家碧玉的碎花,而是尺寸較大的整朵花,高貴典雅。最令他得意的是,他在很容易產生俗氣感的黃金表面做了特殊處理,在不破壞材質的前提下,他的秘方讓黃金呈現出一種近似檸檬的光澤,極顯年輕。
設計,一定要對味
漸漸出名的沈成楊有了越來越多的私人客戶,他們親自送來家傳的各種寶物,精心選購的珠寶,將它們與信任共同交付到沈成楊的手中。“當你接到這樣的工作時,興奮和壓力是同等大的。”沈成樣露出矛盾的神色,“這些‘原材料’,不僅價值重大,更是意義特殊,面對這么珍貴的東西,怎能有一點差池?要令客人最終點頭滿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吃準他的口味,最忌諱設計師自以為是。”
他曾為一位阿拉伯客人將20.08克拉的裸鉆做成一枚有趣的“麻將牌”訂婚戒指;把總重50克的祖母綠做成一副精致的耳環;還和太太一起,為好萊塢明星設計價值數百萬美金的首飾……于是,見過太多珍品而又不能擁有的他,平時從來不戴任何首飾。理由很簡單,“買不起好的,不想戴差的。”
教學,獨特三步法
在美國的事業如日中天,但沈成楊此番毅然返滬,變身沈教授,為母校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出力。不僅要編教程、作課題改革報告,更多的時間還要給學生講課。談到當下教育的體制,沈成楊并不像許多海歸者那樣抨擊,而是切實地提出了一套一套別具新意又極有意義的方案。
“我要學生做三件事:第一,請為你自己設計一件飾品,學校提供素材,條件是你必須連續一個月每天佩戴;第二,為你的家人或朋友設計一件飾品,請他/她戴上去上班,回來后聽聽看他/她說什么;第三,請設計一件首飾,學校會讓它躺進金店的專柜,而你則要當營業員,為客人介紹這款作品。”很絕的點子,三次實踐,也是三次沖擊,每一次,學生都離市場更近一步。盡管這個教學方案還未實施,沈成楊已經在此流露出期待后繼有人的表情,滿含希望地憧憬著:“中國曾是黃金設計最好的國家,以后一定會培養出了不起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