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價走勢讓看多的投資者大失所望。不少市場人士本來期待金市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迎來一輪牛市,但目前的金價水平相比于今年最高的1002.95美元/盎司已有22%的跌幅。
為什么我們掛在嘴邊的黃金,在這次堪比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次貸危機中卻表現平平呢?是黃金牛市還在醞釀,還是黃金避險功能已經弱化?
筆者認為,市場對于黃金避險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在衰退的經濟中,黃金避險功能表現在,金價的抗跌而不是金價的大漲。
經濟衰退并不一定意味著黃金牛市,只有在經濟衰退與高通貨膨脹并存的“滯脹”中(1973年至1974年、1979年至1981年),黃金市場才能迎來牛市。在1997年至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2000年至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黃金價格并沒有出現大幅的持續上揚。
黃金作為一種與工業經濟活動關聯相對較弱的商品,中長期走勢主要與美元周期相關。因此,黃金價格的穩定性要優于受經濟周期沖擊較大的原油、銅、鋁等工業商品和股票市場。與其他投資品種相比,黃金較少受經濟周期沖擊,這也是其避險價值所在。
1989~1991年經濟衰退過程中,黃金價格下滑18.76%,原油價格下滑54.23%,銅價下跌40.13%。在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期間,原油價格下滑52.9%,銅價下滑39.19%,而黃金價格僅回調18.07%。金價跌幅小于原油和銅,體現出更為抗跌的能力。
在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金價的大漲雖沒有出現,但是相對于原油71%、銅64%的跌幅而言,金價22%的回調幅度體現出金價的相對穩定性和避險價值。因此,無論從經濟邏輯還是歷史數據來看,經濟衰退中黃金的閃光源于抗跌而非大漲。只有在正確認識黃金避險功能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合理運用黃金的投資屬性實現自身財富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