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在每年的春、秋兩季拍賣前,都會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巡回預展,11月10-11日,北京迎來了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預展會。與紐約、日內瓦、東京和新加坡等地的預展不同,坐在位于北京柏麗酒店三層預展現場珠寶展位上的林史少敏,卻顯出了少有的輕松和愜意,因為前來參觀預展的人數雖然眾多,但大多只是在一旁專心欣賞拍品,上前詢問者寥寥無幾。
“其實,對于藏家或者藝術品投資者而言,在預展中一定要對自己關注的拍品仔細考察、研究,在現場詢問和請教相關專家是必不可少的交流程序。”林史少敏告訴我們,也許是北京的藏家們還不太習慣國際拍賣場上的慣例,以為過多地和工作人員以及專家們探討問題會引來不愉快的局面。實際上,作為任何一家拍賣公司的專業顧問,特別歡迎有人來問自己各種各樣的問題。
“至今的翡翠天價紀錄就是在1997年創造的”
珠寶拍賣市場中,主要分為三大類品種:鉆石、翡翠和有色寶石。這些主要是以西方人的欣賞口味來劃分的,而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上,翡翠基本上是一枝獨秀。從1994年開始,香港佳士得首開珠寶拍賣專場,翡翠價格的“牛市”行情也隨之到來,經過1997年至1999年的短暫“熊市”后,翡翠價格近20年來一直處于穩步上升階段。
而鉆石的行情除了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幾年下跌外,到今天為止幾乎都在漲勢之中。特別是2003年之后,鉆石價格開始飚漲:以5克拉DIF標準件為例,三四年前每克拉6萬美元,如今的價格是每克拉14萬美元。
面對美國金融危機對于中國內地經濟增長越來越強烈的影響,林史少敏認為,就藝術品市場尤其是珠寶拍賣市場而言,高端的、收藏級別的珠寶(鉆石和翡翠)的價格波動幾乎不存在。因為全世界范圍內,只有最稀有的、保值性強的珠寶才會進入拍賣交易市場,一旦被藏家購買,就基本意味著“它以后很難再出現在拍賣場上了”。而廣泛分布在各大商場、旅游景點等處的普通珠寶商品,有可能會在經濟危機來臨時出現價格“跳水”的局面。
林史少敏告訴我們:11年前,也就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的香港,本地一位藏家花了940萬美元買進了一串27顆翡翠組成的珠鏈,“至今這個翡翠天價紀錄依然沒有被打破”。當然,在隨后的兩年時間里,翡翠的價格還是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了下跌行情,但僅指其中的中、低端品種,高端翡翠價格依然堅挺。
翡翠PK鉆石:誰更保值?
提到11年前究竟是誰出讓了那串天價翡翠珠鏈,林史少敏說,那是緬甸當地一位翡翠大行家的傳家寶,27顆珠子全部從一塊翡翠原石中選出,當時就是價值連城、獨一無二的寶貝。無奈到了那位大行家要給他多個子女分家產時,不可能將翡翠珠子拆下,只能送上了拍賣場。“那串翡翠珠鏈直到今天我再沒有見到過,我覺得它也不太可能再出現了”,林史少敏感嘆道:真正的好東西往往只會出現一次,所以夠檔次的收藏級翡翠只可能越來越少,而幾乎不可能有價格下跌的機會。
那么,究竟是鉆石還是翡翠更具有保值、升值潛力呢?林史少敏說,就產地來看似乎翡翠更稀有,收藏級翡翠原石只在緬甸出產,全世界獨此一家;而鉆石產地分布就比較多了。但從交易的廣泛性上觀察,鉆石市場更具國際性,而翡翠僅僅受到亞洲地區買家們的青睞。另外,在價格、等級標準劃分上,相比于“高深莫測”的翡翠估價,鉆石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科學的認證體系,買賣雙方都能一目了然。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2001年之后,翡翠市場由于中國內地買家們的強力介入,價格不斷高漲。隨著中國富有人群的不斷擴大,翡翠市場今后的價格依然很值得期待。
林史少敏最后告訴我們,作為珠寶收藏的愛好者、收藏者和投資人來說,首先最應該關注的問題并非是誰的升值潛力最大,而應該沉下心來多學習,多問問題,多向專家請教。
林史少敏:佳士得珠寶及翡翠部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