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腕表鑒賞家,必會懂得欣賞表的嵌制及結構,不會單從表面,還從客觀的角度下判斷。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真正值得鑒賞的腕表,是形態與功能的結合,或以社會特點為基礎,融合創新設計等。欣賞一只腕表如何精致,可以有如人類數目那麼多的方法。然而,我們亦需承認,有些型號并沒有什麼特點,亦大受歡迎,輕易獲得好評;卻有另一些故意標新立異的型號,教人輕易遺忘。實際上,從商業角度來看,腕表的外觀是制造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因為它能即時吸引顧客注目,令他們想進一步欣賞,并渴望恒久擁有。因此,我們不難明白,一只腕表的整體美觀及款式,對制造即時視覺好感,絕對重要。
基本上,腕表制造商多以有限的形狀設計款式,令成千上萬款計時器各自表達其獨特之處。
回顧表款發展歷史,最初的創作是以小型為主。圓型袋表的形狀,為十九世紀末期發展面世的腕表所承襲。第一只腕表,可說是一只縮小了的袋表,配以小吊鏈,戴在腕上猶似手鐲。這款設計,打開了腕表創意閘口,令新設計傾巢而出;小表在技術上的發展工藝,同時越見精煉,無疑開闊了腕表的美學領域,更為設計師提供更多創作空間。自二十世紀開始,腕表設計師便不斷利用各種基木形態,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八角形或弧形等,皆成為不少著名腕表品牌的代表形狀。然而,不同時代的社會因素,往往能刺激更多嶄新概念,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推出的一批腕表,設計概念源自戰場上第一部偷襲式坦克車。繼而實用功能取代了美學設計,成為腕表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二十年代風潮"設計師瘋狂地突破傳統框框,不斷開拓創作新范疇,基本的形狀依然是主流,但增加了其他設計作為點綴。
本世紀面世的設計,標志著腕表設計的新里程,不少廣受歡迎的腕表,皆從技術上或特別功能上著眼,如表款設計便是一個好例子。日趨成熟的工藝,與精益求精的微形表機走動方式,同步邁進,成為演譯腕表獨特品味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