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別以為腰帶只是配飾那么簡單。在過去數十年間,時裝愛好者就以這些看起來不太重要的裝飾品,來營造獨特的個人風格。他們別出心裁的穿戴哲學,時至今天,仍舊是許多沉迷于懷舊風格的設計師的靈感泉源。
20年代﹣爵士年代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緊接而來的就是鼓吹自由主義的年代。灑脫自然的「flapper」少女裝束及男孩般的帥氣打扮,是這個前衛的20年代,又稱為「爵士年代」的標志。「Flapper」是指當時喜愛爵士樂和舞蹈的新一代時尚女性。
她們跳舞時,流行穿著寬大直身連衣短裙,腰線降至臀部,也常以線條流暢的布腰帶繫在一邊。纖長形腰帶在那時候亦相當受歡迎,與男孩般的舒適日間打扮最為合襯,也可佩戴于外套上。
30年代﹣剛柔并濟
在經濟大衰退的衝擊下,象徵享樂主義的灑脫少女打扮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踏入30年代,修身纖幼的線條重臨,喚發女性美態。
裙子的長度起了重大的變化,長至腳踝,多配上腰帶,而腰線亦回復至正常的腰肢位置。另外,中性裝扮亦同時成為潮流的焦點,以低腰皮帶配襯三件頭套裝,陽剛味十足,正好表現出女性另一種剛強硬朗的風姿。
戰爭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料變成奢侈品。當時的衣飾都以簡單、整潔及耐用為主。家家戶戶自行縫製衣衫的情況亦見普遍,腰帶多是四厘米寬或以下。
40年代﹣夢工場
很多人選擇沉醉于理想化的荷里活電影世界中,藉此逃避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