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的收藏品市場,也許最吸引大眾眼球的、民眾參與其中最多的當屬奧運藏品了。回眸近年的藏品市場,與奧運相關的紀念幣、首日封、郵戳、車票、特刊、門票、瓷器等都迅速點燃人們的收藏熱情。就連奧組委工作人員的工作證、志愿者的證件等原本不是為收藏而存在的物件,也成了熱門藏品。
與奧運鏈接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一位特許經銷商直言:“我們開發的是水立方品牌,相關商品已開發出100多種有:模型、手表、泳衣、T恤、金屬掛鏈、手機、U盤、紀念茅臺酒……”
“窺一斑而知全豹”,僅從這一商品的開發,就可見相關藏品門類之多。
奧運藏品引爆收藏熱情
今年這屆在自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收藏的熱情。早在奧運會開幕前期,與之有關的藏品就開始走紅。按照國際慣例中國人民銀行于2006年開始分三年發行奧運金銀紀念幣,該組紀念幣一經面市備受熱捧,其中第一組的市場價格曾經翻番。
對于奧運藏品的熱炒最火的,當數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600萬枚10元面值的奧運紀念鈔了。發行當日不少市民徹夜排隊,該幣上市當日在藏品市場上就翻了45倍,目前已經飆升到180倍左右,并且一直居高不下。
隨著2008奧運載入歷史史冊,相關人士調查了一些收藏品市場的現狀,發現目前市場該類藏品開始回歸理性,真正的藏者在等待泡沫的消失,一些炒家發現:在前段的“熱炒”中居然沒有賺到錢;而制造奧運特許商品和收藏品的上游產業,則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奧運”這個金字招牌還在繼續閃出金光。
在泡沫消失后藏家究竟該怎樣選擇藏品?
有數字表明:今年,國民參與奧運收藏的熱情極高,不少人是因為奧運會才介入收藏領域的,其中不乏學生。對于初涉其中的人,面對如此繁多、制作精美的奧運藏品,選什么?怎樣選?
業內人士稱:收藏注重的是藏品的文物性、藝術性和文獻史料性。一個物件只要具備其中一性就有了收藏價值。搞收藏要注意細節,如果攤子攤得太大,就會花費過多的精力且不容易收藏齊全。在選擇門類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愛好、財力給藏品定位,有選擇、有步驟地收藏。以收藏奧運會門票為例:你可以縱向收藏開幕式的門票:除了收藏本屆的,還可尋找前幾屆的,并將今后幾屆的門票也收入其中,使其成為一個系列;也可以橫向收藏,將本屆各類門票盡可能收全,尤其是一些有中國運動員參加比賽或決賽的門票。
不能只追求藏品上是否有“五環標志”要用心搞奧運收藏
有人說,收藏奧運精神是最高層次的收藏,它能直接體現奧運精神。有些藏品是不易得到的,比如那些由名人傳遞過的,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火炬,如第一棒登頂珠峰的火炬;最終奪得冠軍的運動員擲出的鐵餅等,這部分最直接承載奧運文化的物品,收藏價值往往易被忽略,甚至一直都沒被人們當作收藏品來看待,也不易得到。
有些是在奧運會期間自然產生的藏品。比如奧組委工作人員的工作證、志愿者的證件、記者證、奧運場館的指示牌等。
有相關報道:不久前,在一個收藏類電視節目中,曾出現了當年北京申辦奧運時的相關文件和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印量少,而且制作精美,被有心人收藏下來。在節目中的估價達3萬元。不過,這類具有奧運史料價值的藏品往往被大部分收藏者忽略,很多奧運后都被處理掉了。但是,它們客觀地見證了一屆奧運會的舉辦過程,具有特殊的收藏價值,就看你有沒有收藏意識了。
有藏者從投資的角度考慮如何選擇升值潛力大的品種
怎樣選擇藏品才能“一箭雙雕”,既收藏又增值?
郵幣卡、徽章等大眾藏品中不少具有收藏價值,尤其是那些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紀念幣、由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郵資票品,因為這種發行模式是典型的國家行為,而非商業化極濃的公司行為,“物以稀為貴”國家發行的相關收藏品是有數量限制的,而老百姓買到手的藏品一般也不會拿出來賣,這就造成了流通中的短缺。因此,那些發行量小的,應當成為首選。但是這也不能確保其投資價值就一定高,因為這有介入時機、介入價格的問題。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藏品沒有變現渠道,除了收藏外,找準變現的渠道和時機也同樣重要。
對于那些商業化極濃的公司推出的金銀章、金銀盤、金銀磚、金銀條等藏品,應該盡可能地保持清醒的頭腦,尤其不要盲目在高位買進。
有關專家提醒:奧運收藏應該是文化收藏,作為一名藏者如果僅僅是單純為了投資購買奧運紀念品,事實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