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鐘,人人都戴表。然而亞洲名表拍賣市場的蓬勃發展,是近十年才興起的事兒。無論是古董懷表的歷史沉淀和裝飾審美,還是現代腕表的復雜功能和精湛做工,都吸引越來越多人走向名表拍賣場。
10月結束的香港蘇富比2008年秋季名貴腕表的拍賣會,總成交額接近4800萬港元,刷新香港蘇富比歷年來最高鐘表拍賣總成交紀錄。拍賣中百達翡麗、江詩丹頓、Jacob & Co等品牌名表繼續創出好成績;而首次以女裝腕表為主題的專拍,也全部拍出。香港佳士得12月初的名表拍賣亦精品迭出,其中一枚宮廷御品的石榴形懷表堪稱古典懷表中的超凡之作。
為了給讀者呈現名表收藏的基本面貌,筆者首先連線蘇富比亞洲區董事、業務發展董事,鐘表部的矯玫(Peony Kiu)女士,就下面這些腕表基礎問題逐一請教。
筆者:拍賣會上的腕表和普通表店的商品,有怎樣的不同?
矯玫:這里的腕表通常都是頂級國際品牌,比如大家熟知的百達翡麗(PatekPhilippe),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等。品牌好的前提下,還要在腕表里挑戰多項復雜功能。所以經常會看到我們對腕表的描述出現陀飛輪、動力儲存、萬年歷、月相盈虧等功能詞匯。材質和工藝也重要,比如是粉紅金,還是鉑金、白金,有沒有鑲鉆,亦或應用琺瑯工藝。當然,腕表的限量與否和特殊編號,也是決定拍品稀缺性的元素!
筆者:為什么要去拍賣會上買腕表?鐘表店已經很多。
矯玫:拍賣會上的腕表要么是有相當稀缺性,在一般表店很難買到;要么就是價格比市面上便宜。這樣才會有人來買。那些一、兩百萬港元的腕表,通常廠家在生產的時候就限量極少,譬如一共只做了幾十塊,如果再加上特別的編號,譬如“1”號或者“8”。這些都讓腕表顯出特殊與稀罕。而相較普通的高端腕表,我們的估價一般都會比較吸引客人。加上傭金之后的成交價,起碼不會比表店里的市場價高。
筆者:其它的藝術品類一般都是越古老越值錢,腕表的情況如何?
矯玫:無論新老,只要東西好,數量少,大家很難買到。這樣的表就會貴。對于現代腕表來說,越新、功能越復雜、品牌越響亮,價格也就越貴。而且,如果這塊表是限量版的有特殊編號的復雜名表,買回來,挑個好時機再賣出去,還有可能賺錢。古董表看的方面不太一樣,首先是年份問題,還有歷史價值和傳承脈絡,以及鐘表本身的裝飾性,比如是否用琺瑯工藝,是否鑲嵌珍珠寶石等。
筆者:如果面對一位有購買興趣但不太了解鐘表拍賣的客人,您會如何給他建議?
矯玫:這要看客人的具體需求了。如果他是想買來長久收藏和保值,那么頂級的古董懷表是比較穩妥的選擇。如果是買來自己實用佩戴,那么一些經典品牌的經典款式可以考慮,比如朗格芝麻鏈的陀飛輪。而且,像百達翡麗、江詩丹頓、朗格等這樣的大牌子,價值更有保險性。如果他只是希望短線投資,那么也許某些品牌相對便宜的表款,看準時機買進賣出,挑個好時機,反手就能賺到差價。當然,如果他想炫耀財富,全鉆的腕表更閃亮啦。
筆者:女裝腕表的市場如何?女裝腕表是否比較注重材質而不是功能?
矯玫:近年來,女表的市場也越來越好。這可能與現代女性的時尚觀念的延伸有關聯。很多女性客人不僅局限于用珠寶首飾來裝扮自己,手表也成為重要的選擇之一。不過女性客人大多是從漂亮的角度來買的。外表好看,設計別致,鑲寶石鑲鉆,這些更重要。女性客人不會太介意是否在一塊腕表里面挑戰多少復雜功能的。
筆者:腕表的制作和消費都發源于歐洲。目前頂級腕表的品牌也幾乎都來自歐洲。對于亞洲客人來說,近年來的名表購買和收藏市場有何變化?
矯玫: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對鐘表的喜愛由來已久。清代宮廷收藏鐘表,以至于當時西方工匠專門為迎合中國口味而制造懷表。近十年來,亞洲鐘表市場發展很快,特別是頂級國際品牌的復雜功能腕表,越來越受歡迎。這些品牌開始在亞洲在中國做深入的推廣,并建立代理商的脈絡。
矯枚主要是從腕表的角度來談。但是她也強調,精美的古董懷表亦是非常珍罕的殿堂級收藏品。只是因為存世量很小,收藏家又越來越不愿意拿出來賣,所以流通極少,只是偶爾在市場上有精品釋出。此次,香港佳士得的精致名表拍賣中就有三件罕有的彩繪琺瑯、人工精雕的懷表。這些懷表特別為中國市場而制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這枚來頭不小且絕對歷史悠久的Piguet & Meylan,黃金,掐絲琺瑯鑲小珍珠,二問打簧,中置秒針,石榴形懷表。據說是由英國皇室送給乾隆皇帝的御品,約1820年制,估價120萬到200萬港元。從文獻考證,一對打造相同的懷表可追溯至清朝年間,由英國皇室送贈中國乾隆皇帝之御品。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委任喬冶·馬戛爾尼(GeorgeMacartney)為英國使團大使,同時亦委任喬冶·斯當頓(George Staunton)為副使,連同其他使節組成使團奉命訪問大清。這對懷表因此便一直留傳于中國近一個世紀之久,直至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后,隨著皇室逃亡而消失于宮中。1924 年,溥儀皇帝逃出紫禁城,相傳亦連帶和這對懷表一同離開。
這對珍貴懷表除了見證歷史的高貴出身,其設計和工藝上可圈可點之處也的確不少。香港佳士得助理副總裁、手表部專家鄒賢群(Amy Chow)女士解答了筆者的細致提問。
懷表一般都是單個制作,而這次是做了一對。為何?因為英國人知道中國人喜歡成雙成對才吉祥,所以做了一對,給乾隆皇帝和皇后一人一枚。而外形雕刻成如同石榴花的形態,則是象征了石榴在中國象征著多子多孫的寓意。紅色半透明彩繪琺瑯,嵌以金絲,這種紅黃搭配的色彩風格也是特意迎合中國皇室的審美習慣。珍珠是當時懷表制作的流行元素。這對懷表配以1200 顆珍貴珍珠鑲嵌成花瓣的形態,再加上雙翼皇冠的紋飾,鮮艷奪目。而且,就算在現今,能做出如此精湛復雜,并有二問打簧功能的表,也不常見。早在2005 年的春季拍賣會中,佳士得以303.2萬港元的成交價賣出此懷表。時隔3年半,拭目以待吧。
另兩件懷表雖然不是乾隆御品,但也別具風格。一件是同樣由制表大師Piguet & Meylan 在1820年為中國皇室制作的精致黃金、琺瑯鑲小珍珠,二問打簧,中置秒針懷表,估價40萬到50萬港元。這枚懷表上描繪的是青島港口繁忙的貨運景象,細看還有船只上飄揚著外國國旗。是典型的港口風景畫題材。另一枚是Ilbery為中國市場制造及出產的罕有黃金及琺瑯鑲珍珠,復合式懷表,約1820 年制,估價32萬到48萬港元。表面彩繪的是一名官員的肖像。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很流行:清朝貴族喜歡懷表,他們向歐洲的制表大師或名匠訂制自己喜歡的題材。而把自己的肖像畫在懷表上則是十分常見的做法。海外訂制、中國使用的懷表風潮在大清盛世頗為風靡,以至于歐洲制表業當時專門為迎合中國人的口味制造各式懷表出口到這里。
鄒賢群介紹說我們在拍賣會上古董鐘表,指在鐘表制造歷史上有特殊歷史和工藝價值的鐘表;奢侈品表,指按照高檔珠寶首飾的理念設計制作的鐘表;時尚品牌,主要指受到買家追捧的有復雜功能的品牌手表。
古董鐘表需要特別注意古董表的品相,若有殘損或劃傷,收藏價值則會大打折扣。在保存完好的前提下,若年代久遠,亦或有傳承有序的顯赫背景,那就好上加好了!奢侈品表和品牌名表,則主要是用來佩戴。一定要買喜歡的!品牌、品相、品味,一個不能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經濟危機對鐘表市場影響并不會太明顯。這個板塊不是炒作的對象,所以大家基本是在一個相對真實的市場里流通和交易。起伏不大,無需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