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機械手”請出千年阿育王塔
考古人員正小心地為“塔王”除塵。
▲997歲的阿育王塔寶剎高1.1米。
千年懷胎,一朝分娩。11月21日下午3:28,阿育王塔終于從鐵函里完全出來,露出了全身。
這尊塔一出來,立馬光艷四射,山花焦葉、塔身、塔座……幾乎每隔一兩個厘米就有一顆寶石。塔上雕刻了佛主的各種故事,除了圖案精美絕倫,上面還篆刻了“皇帝萬歲”、“天下民安”、“風調雨順”,最為重要的是,塔身朝上的鎏金銀皮上,有一塊區域布滿了文字,再一次記述了塔內有“金棺銀槨”,內有“佛頂真骨”和“感應舍利十顆”,與碑文內容相印證。專家據此推斷,內藏佛頂骨舍利重現人間再無疑問!
兩天摳出50毫米縫隙
塔和鐵函之間原本是沒有縫隙的!雖說當天是塔王出函的日子,但這個“分娩”的過程其實非常漫長,方案做了三個月,試驗了近40次。為了讓這個千年鐵函成功“分娩”,南京晨光廠和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們都扮演了“助產師”的角色,他們不僅給塔做了“B超”、取了“羊水”分析,還發明了助產設備。
下午2點多,“助產師”們就進庫房了。記者注意到,不足20平方米的庫房內,安放了各種設備,庫房的天花板上的木板也被取下6格,一個葫蘆從天花板一直架到鐵函上部。鐵函的兩面掛著兩匹長6米寬1米的紅布。
在此之前,塔和函之間的縫隙已經被尋找到了。18日,一號機械手就已經順著塔王和鐵函之間的縫隙,從四壁深入到塔王的底部,像手一樣一點點尋找到塔和函之間的空隙。最終成功找到了20毫米的間隙。但這么一點空隙,二號機械手根本沒辦法下手,19日,“助產師”們借用提升工具,使得塔王在x和y兩個方向自由移動,才使得塔王和鐵函之間的縫隙達到50毫米。
鐵函讓人們屏住呼吸
為了防止塔王受傷,庫房內采用的是冷光源,沒有紫外線;同時,為防止工作人員的呼吸影響到塔王的安全,現場取塔人員都戴著口罩。取塔的時候,晨光廠4位專家動手作業,南京市博物館文保專家汪桔生現場指揮。
伴隨著“咕嚕咕嚕”的聲音,塔王一點點從函里出來,但塔王最上面的圓珠冒出來的時候,汪桔生的手突然示意停。塔王傾斜了?塔王是不是吊取不順?現場大家都不敢呼吸。晨光廠專家解釋,停下來的原因是要糾正著力點,糾正塔的前后左右的著力,對塔身進行測量。
取塔的過程就這么取取停停,大家大氣都不敢出。不過,28分鐘之后,塔王已經穩穩站在鐵函的口上,接著它被放置在一塊準備好的平板上。專家們剪掉保護兜底的絲綢,一座金光閃閃的寶塔就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雖然塔身有一面的銀皮有部分脫落,但997歲高齡的阿育王塔看起來仍然很新。
塔王身上嵌滿寶石
塔王整體高1.1米,邊長48厘米,共有5個相輪,山花焦葉達20厘米,從底座到山花焦葉部分達74厘米。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玻璃,是組成七寶阿育王塔的主要七件寶貝。
記者看到,山花焦葉、塔身、塔座,每個部位每隔一兩厘米就有寶石鑲嵌著,這些寶石有紅寶石、綠寶石,還有珍貴無比的硨磲(海底貝殼,有貝殼紋)。不過,因為在水里浸泡了千年,塔王出函的過程中,有的寶石已經往下掉了。于是考古人員,拿了一個刷子,端著一個盒子,在塔身輕輕刷著,這既是給塔除塵,也是清理塔身上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