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將至,與每年相同,不少商場的柜臺上與牛年相關的賀歲品、衍生物早已紅紅火火上場。也許是受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今年人們對黃金的鐘愛顯得更加突出。
千姿百態賀歲金
雖然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到來,國際股票、石油價格的波動,黃金的價格也在不斷演練著翻滾過山車的軌跡。但是,黃金作為硬通貨,仍然是人們保值、增值和規避風險的首選。
漫步在各大商場的黃金柜臺,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可供人們選擇的黃金制品除了首飾外,柜臺中的足金金磚、金條、金盤子更是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依據每年歲末年初的市場規律,如今足金賀歲藏品似乎更受人們的青睞,于是各路企業瞄準這塊蛋糕,商家做足這塊市場——
前不久,一款由某博物館監制發行的純金壓歲錢,它不僅在上面雕刻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故事,還會發出聲音、講故事。
商場的展柜中,用黃金、白銀制成的各類牛年生肖擺件千姿百態。
新品金磚、金條的發行更是隔三差五地在媒體上頻頻露臉……
這些用真金白銀制作的生肖藏品,做工精細,材質金貴,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它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使人有了不斷將其收入囊中的沖動。
升值容易變現難
有資料表明,剛剛步入11月,牛年生肖金的商品已經開始迎來了銷售高峰——
有消息稱:月初,某造幣公司發行的第一款“牛”系列生肖賀歲金銀磚首發當日,不到兩個小時1200錠就全部售完。
將于月底發行的菜百品牌的賀歲金條早已經被預訂一空……
前不久,在北京舉辦的國際錢幣郵票博覽會上,無論主辦方、參展商,還是觀眾,也將金銀品種作為主打,展廳內,國外公司推出的小規格金幣前圍滿了人;國內展商推出的金盤、金磚,甚至金鞋、金足球等也引來眾多觀眾詢價。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購買者,人們的購買目標幾乎都是沖著金條、金磚來的。
一位外地來京的王女士說:“我就是沖著金條來的,聽老人們講金條能保值,咱給孩子留點,比留錢強。”
一位姓張的先生說:“我2001年買的賀歲金條,當時買的是92元/克,隨后一路攀升。前些日子,我到幾家收藏品市場轉了轉,這些金條的價格都到300元/克左右了。看著心里就踏實。”
據了解,不少購買賀歲金條的人都認為:自己購買的就是早年老人們所說的“金條”。但是,據業內人士介紹:人們所說早年的金條與現在市場上買的賀歲金條,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前者一般指原材料狀態下的黃金。國際上金條的價值是由黃金價格、鑄造費、傭金組成的;而我們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賀歲金條等更接近于當時當地的金飾品價格。所以說前者與后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回購上兩者也不同,據了解,前者國家有關機構可以根據當天的金價進行回購;而對于后者,目前只有少數商家回購自己品牌的賀歲金條,但回購率極低,只有1%左右;至于其他品牌的賀歲金條回收每克的價格比市價還要低幾十元。
一位收藏品市場的商戶告訴記者:“張先生提到的在收藏品市場上所看到的金條的價格,僅僅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因為在收藏品市場上該類金條幾乎沒有什么成交量。”
賀歲金更注重于藏
從幾年來賀歲金的價值波動中我們不難看出:賀歲金條的增值與國際金價的波動有關。
2001年國際金條的價格是80元/克左右。2000初,我國出售的“千禧金條”在北京的售價為104元/克,上海為110元/克,而現在它的售價已經遠遠不止這些了,這是因為如今的金價與當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縱觀歷史金價的走勢,我國的黃金價格也是一波三折,它曾經從1988年的160元/克,下跌到85元/克,當年許多人在高位購買的飾品也曾被高度套牢。
有收藏界人士指出:從收藏的角度看,賀歲金的收藏意義要大于它的投資意義。黃金作為世界公認的硬通貨,具有保值功能,而中國的生肖文化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再加上限量發行的稀有性,將其作為一種特殊的藏品會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
另外,目前黃金已基本與世界價格統一,它與其他收藏品如:古董、字畫等相比更易于保存。我們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董字畫會有損壞,但黃金制品卻可謂“千錘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