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過后,集幣市場經歷數月冷清,在金融海嘯影響下更是雪上加霜。據了解,10月本來是每年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10月商家卻日子難熬。一名商家透露,與去年10月相比,今年的營業額下降了三成以上;也有商家因為市場整體價格下跌,持有的貨瞬時縮水30%~40%。
奧運大潮后市場仍樂觀
一名行家客觀分析,集幣市場這樣是因為經濟不景氣令需求劇減;而收藏部分又因為買家通常買漲不買跌而導致交投清淡。
盡管生意不景氣引來商家資金緊張,但見慣數十年集幣市場幾番起伏的行家并不如想象中沮喪。一名行家表示,從市場規律看,在經過近3年的奧運大盤操作后,市場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進入冷淡期理所當然。廣東省集幣協會會長甄偉鋼也認為市場不可能隨時都處于亢奮的高位,需要休市。
行家殷敏還認為,市場低迷給予市場各方冷靜反省的機會:與郵票相比,集幣市場還遠未普及;虛假產品流入市場,證明大部分市民仍未具有錢幣的基本知識;另外,此前的市場的確存在泡沫。
不過,與1997年錢幣市場大潮相比,奧運大潮后的市場反應仍算樂觀,主要是因為前者經歷了長時間的“惡炒”,各種貨在炒家之間輾轉來回而不是收藏消化。而近幾年集幣收藏結構有所改變,建立了發行公司——經銷商——會員的網絡,消化基礎較扎實。
因此,有商家對11月底12月初仍有期盼,認為禮品消耗鈔可能于該時段啟動,市場有可能有所轉機,特別是如股市能見好,市場將受到極大鼓勵。
甄偉鋼的觀點表明了他似乎看得更遠,他認為,目前還不是市場的最低點,在今年年底市場還是將有較大的禮品消耗,但要看過了春節的行情才能定奪。他認為,主要看屆時經濟危機何時到盡頭,人們心態如何,奧巴馬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以及國家啟動內需和對外國投資政策的結果。
不過,他認為春節后市場還有一段較長的調整期,集幣市場的寒冬可能才開始。
實物與集幣該選誰
集幣市場進入長久的淡季,是否也意味著機會的到來?在金銀實物和金銀幣之間,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金銀實物:高位調整
一些投資者傾向于鼓勵投資金銀實物,主要是其具有保值和升值功能,特別是傳統觀念中“動蕩形勢收黃金”的教導。但是,從高位的1000美元/盎司以上至目前的700美元/盎司左右,黃金也已下跌30%左右;白銀也從20美元/盎司跌至目前的10元/盎司左右。黃金的保值功能受到挑戰。
殷敏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如今正值各國央行大量兌現現金、爭賣低點之時,黃金自然不斷跌價,但在一段時間后,當市場不再拋售黃金,價格自然有所上升。他舉例說明,在黃金736美元/盎司時,金價曾經出現100美元/盎司的漲幅,后又降為660美元/盎司左右,反映了金價目前的不穩定和仍存上升空間。
甄偉鋼堅持認為黃金的牛市形勢未變,他認為金價短期內不會跌低到500元/盎司,目前僅僅是進行著高位調整。
金銀幣:春節后可入市
更多的行家認為金銀幣具有金銀實物所不具備的高附加值。廣州市永正錢幣公司總經理陳鏡榮表示,權威發行的金銀幣畢竟是稀有資源,有基礎底價,雖然受金銀價所左右,但進入市場后就擺脫了金銀價的“束縛”,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其有限的發行數量、藝術和工藝水準、題材和歷史意義,都給予其高于金銀實物的光彩。
在目前市場低位時,他認為投資者或收藏者可以有選擇性地入市。不過,他建議投資者要有好的心態,不要把投資作為收藏的重點功能;要以低價入市,但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