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市場有價值連城的水晶珍品、精品,也有魚目混珠的仿水晶制品。仿水晶即玻璃制品。如果在有儀器檢測的情況下識別真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然而消費者不可能帶著儀器去購買水晶飾品,因此掌握一些簡易的識別法非常重要的,以免上當受騙。國家地礦部巖礦測試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學會會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員嚴奉林先生通過長期實踐,總結一些經驗,請你不仿試試,往往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一、是水晶球還是玻璃球
水晶球觀賞價值很高,因此價格也很高。一個10厘米以上好水晶球,價值萬元至幾十萬元。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不法商人為了獲取暴利,拿玻璃球冒充水晶球者有之。其實是否是水晶球或玻璃球肉眼識別是很簡單而又可靠的。只要用一根頭發絲放在一張白紙上,將球體壓在頭發絲上,不斷轉動球體并通過球體觀察發絲的變化,發現有發絲雙影則為水晶球,如果轉動任意方向均看不到發絲雙影則為玻璃球。這是因為水晶具有雙折射率而玻璃是非晶質體只有折射之故。
二、是水晶項鏈還是玻璃鏈
珠寶市場常遇到玻璃項鏈,玻璃項鏈常見有二種類型,一種是玻璃模鑄型,一種是玻璃經切磨加工而成。肉眼識別是否是水晶項鏈還是玻璃項鏈,常采取一試、二看。一試就是將項鏈貼于面部試溫涼感,玻璃因導熱慢,不一會就感覺有溫感,而水晶因導熱快,所以具涼感。二看,首先要看飾品的內部是否有氣泡,玻璃制品一般具有球形或細長氣泡。類似正被攪拌粘性液體中出現氣泡一樣,然后看是否有流動線,有流動線者為玻璃。所謂流動線乃是由玻璃熔融體在冷卻過程中或其它因素干擾而形成的一種現象,似粘滯流動糖漿上的絲光效應。模鑄玻璃品,其表面往往不太平整,不光滑且見有印模的痕跡。如果有穿孔的話,其孔中光滑,孔的兩端常見有凹陷。
若用儀器從光學角度觀察分析,天然水晶項鏈成一軸正光性,豎放在陽光下,可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不論從哪一角度看,它都能放射出美麗的光彩,假的則不能。
若從理化角度分析,天然水晶項鏈,其硬度、比重、折光率與假的水晶項鏈有較大差異。天然水晶項鏈硬度為7.00,折光率為1.54;而假的硬度僅達5.20-6.10.折光率不到1.00.
若從純潔度上看,假的純度高,天然水晶有的不同程度有痞點與顏色不一等。
天然水晶項鏈,似乎表面涂一層薄薄油色,呈青色。假的則沒有,象玻璃一樣發白。
三、是水晶眼鏡還是玻璃眼鏡
將水晶眼鏡與玻璃眼鏡各一片,擦洗干凈(一定要擦洗干凈),然后用火柴棒或牙簽沾上水,分別滴于各眼鏡片上幾滴,水滴的直徑約在1毫米左右,在相同的環境溫度下觀察,如果是玻璃眼鏡片,則水滴會擴散開來,如果是水晶,則水滴保持球形。水晶眼鏡片上水滴的自然蒸干速度比玻璃眼鏡片要快近一倍。這樣很快就把玻璃與水晶鏡片分開。其原因是玻璃是非晶質體,水晶是晶質體,其表面張力與導熱系數不一樣所致。
四、是水晶原石還是仿水晶塊體
在水晶原石交易市場,常有用玻璃塊體冒充水晶原石出售。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將玻璃塊體經切磨拋光成六棱柱充當水晶單晶體出售;一種將玻璃塊體,表面經人工處理,坑坑凹,并有鐵的氧化物與泥土污染,在處理的表面常開一個窗口,通過窗口可見其內部純凈無暇。遇到上述情況,要采取一掂、二劃、三看。所謂掂,就是拿在手上掂下重感,因水晶比玻璃(鉛玻璃除外)大,沉重感是水晶,輕感者為玻璃。所謂劃,就是用水晶刻劃仿水晶塊體,能刻動者為玻璃,這是因為玻璃硬度比水晶硬度要小之故。所謂看,就是看其中是否有氣泡或流線構造,有者為玻璃。通過上述方法一般就能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