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雕刻藝術的極限
2007年第一套Métiers d’Art「Les Masques」藝術大師面具系列的推出,獲得空前成功,把Barbier-Mueller博物館的原始部落面具活靈活現的在腕表之中呈現出來。今年江詩丹頓面臨更高難度的挑戰,務使腕表上的面具造型與Barbier-Mueller博物館的原型版本更相似,力求精益求精,更接近真實。
要實現這個目標,乍看似是不可能的事,但在一連串的深入研究下,江詩丹頓的雕刻專家們決定將焦點集中在細節上。
微型面具雕塑假如過份雕琢,可能會扭曲了原形的個性而失真。因此專家們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透過工藝與現代技術,集中于營造柔和對比,以及細微的完成效果上,重新塑制出一枚枚極富詩意且傳神的迷你面具。
佛像發絲:以精巧線刻技術逐一雕琢的發螺
百分之百手工制作是江詩丹頓的重要保證,尤其著重作品的和諧表現,讓復制作品更能展示出細膩無瑕的感覺。
日本面具的制作,正好能體現這種復雜的處理手法,這對目前大部分的雕刻大師而言,也是水平以外的技術要求。首先,復制的面具通過三維立體繪圖制作成型,然后經先進的激光技術微縮體積。下一步便是利用雕刻藝術加強細節效果,好像可見的佛像發絲,上面每一個蜷曲的發螺,都是由精巧的線刻技術雕琢而成,效果突出。至于佛像面部流露的詳和表情,則以鍍金技巧帶出個中細致,特別是面具上的歲月痕跡,都能按照原形精確地捕捉得到,并透過大師高超的技藝重現。
因此,每一個面具制作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及專業技術的支持,方能雕制而成。就如加蓬面具,其精巧細滑的觸感,強調的便是對藝術的完美追求。
至于墨西哥面具,精巧的外觀工藝尤其吸引:因為原形面具是以陶土為主要材質,所以江詩丹頓的制表團隊將表面上的陶器質感完美重現,決定采用不同粗幼度的馬特浮石粉末作原料。當將其混和及抹上后,果然重現出陶器的原始質感,并且效果更覺自然真實!
本著還原本貌的精神,制表團隊特別選用赤金,為木質巴布亞新畿內亞面具上漆,并以特別的化學處理方法加強色彩效果,及手工制作帶出作品色調的細微差別。即使是普通的凹槽刻紋,也經過嚴謹處理,好像面具上的周邊位置,便明顯地看出工匠認真雕琢的細密心思。
事實上,每一枚面具制作都需要花上近百個工時,還有無比的毅力、堅定不移的耐心和全情投入的奉獻精神。為了實現這個使命,江詩丹頓以力臻完美的決心,承擔了巨大的責任,為一眾鐘表收藏家,帶來了完美無瑕的藝術珍藏。
Métiers d’Art 「Les Masques 」 藝術大師系列 2008 款:日本面具
從那難以想象的距離
我體味了永恒
聽到你哭泣的回聲
為了撫慰你
我送上鑼音的回響
你那重尋家人的希望
經過了這許多的改變
都在我的懸賞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