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蘇先生近日來電詢問本報,自己手中有一些1962年發行的2分硬幣,不知道是否值錢或是值得繼續收藏。
記者從錢幣收藏專家處了解到,盡管鋁質分幣已淡出了流通領域,但并非所有分幣都具備收藏價值,蘇先生手中的1962年的2分幣收藏價值不大。收藏愛好者可適當關注早期品種的硬分幣,尤其是1979年、1980年、1981年的五種分幣。
廣州收藏家鄭志堅先生說,在硬分幣板塊中,最具有收藏價值的是1981年1分幣、1980年2分幣和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幣,界內人士稱“五朵金花”。這五種硬分幣在外觀、面值和質地上和其他同年代的分幣完全一樣,但由于其是作為紀念幣專門用于饋贈外賓的禮品,并未真正進入流通渠道,因此大多數流向國外,故而有較高收藏價值。
這“五朵金花”通常都以成套形式出現。據鄭先生介紹,一個大全套包括有1979年1分幣、2分幣和5分幣;1980年的1、2、5分幣和1、2、5角以及1元幣;1981年的1、2、5分幣和1元幣。顏色分別為黑色及藍色。全套幣有塑料包裝,并附有重量、材質的說明,目前整套市場價約2000~3000元。
由 鄭志堅介紹,目前發現的假于“五朵金花”的高價,收藏市場上偶爾也能見到假冒貨幣,專家提醒收藏愛好者在收集硬分幣時注意辨別真假。基本上,使用高倍放大鏡進行仔細觀察后可以辨出真偽。
冒硬幣基本上都是采用“移花接木”手段。造假者找來1984年的1分硬幣,用器具把末尾的“4”改成“1”,以冒充1981年的1分硬幣;或是把1986年、1989年的2分硬幣改造成1980年的2分硬幣;把1970年的5分硬幣改造成1979年的5分硬幣,但這類方法多少會在幣面上留下瑕疵。
鄭志堅強調,任何收藏品都是物以稀為貴,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十分罕見的。另外,分幣的品相也十分重要。“一般收藏界都要求藏品屬于未流通級別,全品相。或者最少損傷程度要低于20%,一旦經過流通,品相遭到一定破壞,作為收藏品價值就會成倍打折。”鄭志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