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玉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多?梢哉f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正如其他文化一樣,玉文化中也有許多牽強附會,甚至可以算為糟粕的東西。我國民間的傳統習慣認為,佩戴玉器可以逢兇化吉,避邪消災,使人交上好運,受此觀念影響,有人認為,戴翡翠飾品能防止跌傷(或認為玉器能代人跌傷),對此,少數人奉為信條,深信不疑,也有一部分分人半信半疑,持“人云亦云”的態度。
上述觀點缺乏科學依據,可以不必在意,至于對玉器能避邪一類觀點,“信則似乎有,不信則全無”的體驗,正說明這僅僅是——種心理因素的作用。玉器商人為了達到自己發財致富的目的,迎合了人們保平安、盼吉順和發財的心理,于是大量制作和銷售諸如彌勒佛、觀音、八卦、十二生肖一類翡翠飾品,這些飾品受到人們接受和喜愛是(寓意吉祥、去疾、避害)正常、可以理解的,因為生活需要裝飾和點綴,人的精神需要有某種安慰和寄托。筆者認為,佩戴翡翠玉件能逢兇化吉,避邪發財之說,只不過是一種良好的愿望而已,將翡翠飾品作為裝飾自我、美化生活的物品,倒確實是有益無害,但若過分地渲染,夸大其作用,則是不對也不必的。至于佩戴玉器能防止跌傷,則更沒有什么科學的道理,但據說人們因為自身佩戴了珍貴的翡翠一類玉器首飾,在日常生活里,如行路、上下樓梯及乘坐車船等情況時,特別小心,不愿與別人爭先恐后,因而減少—廠跌摔的可能,這倒是符合邏輯的推理,但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對另一些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推呢?同樣可以得出符合邏輯的相反的結淪,所以說,具有迷信色彩的觀點不足信。
又據說,有的人確實出現過在跌倒時,僅僅摔碎廠所佩戴的玉器飾品,而人的身體未受到任何的損傷,那也是一種偶然的情況,而并非玉器能“舍身救主”和“保人平安”。還有人說,玉器能作為護身符,這又如何解釋?佩戴護身符產生的作用,大多屬心理因素和精神作川所致,很多護身符是由自己的長輩、師友所贈,戴上由自己最信賴、尊敬之人送的物品,無形中就獲得了一般精神力量,當遇到困難和艱險時,一想到“護身符”,就會想起自己的親人和師長,有時精神上的力量就能支持著使人渡過難關,如果這“護身符”不是玉、不是翡翠,而是由其他材料做成,也同樣會使人產生類似的精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