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常常被古玩界一些玉器資深藏家稱之為“小兒科”而不屑一顧,其實這是一種極為陳舊的觀念,不客氣地講可稱為一孔之見,以偏蓋全。為什么這樣說?常言道,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老玉有古意的魅力和神韻,新玉有時尚的氣息與特色;老玉難辨識、難鑒定、難估價、有價無市、真真假假,究竟誰說了算?新玉易辨識、好鑒定、價格透明、鑒定有標準、新玉新工、知根知底,多放心呢?總之,老玉有長處,新玉的優點也不,因此,只能辨證地去看待,或者根據各人的喜好來取舍。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新玉制品,以京、津、山東、河南、河北為例,贗品居多,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亮晶晶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玻璃或合成塑料制品,因其用澆模注成,邊沿口總會隱隱凸起范線,用手摸、仔細看都會發現,如果用放大鏡觀察,其中必有大小氣泡,其原因:一是由于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松,缺乏玉的致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二是用放大鏡查找,只要出現氣泡,就能斷定不是玉。三是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顏色。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都不是真正的玉。
新玉的鑒定側重于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梢越洺㈤営嘘P玉器方面的書籍和資料,這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玉器的判斷產生一種理性的提高。
鑒玉、識玉、投資收藏,僅掌握知識、看書本、對照片,只能算作紙上談兵,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實踐,接觸實物,可以校正對書中的圖片與實物之間的視差。下面,針對兩件玉牌實物,我們共同學習鑒識。圖1看色澤,應是白玉山料,六面工,浮雕、鏤雕、圓雕、正背面雕、側面雕,包括掏膛,雕工一流,兩只蝴蝶(與流行歌名暗合,彩頭好),栩栩如生,應是出自名家之手。圖2白玉仔料,帶皮子,大開門,雕工精致到位,和合二仙,寓意極好,吉慶吉利、福瑞呈祥。上述玉牌,價格合理,既有投資理財空間,亦有收藏增值空間,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看來收藏新玉就是好。不過,新玉玩到了一定層次,再上手玩老玉,也許別有洞天,趣味更多,這就是玉的魅力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