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周朝
周 玉鹿佩
周王朝是繼殷商之后的一個強大奴隸制國家,農業、手工業都很發達。周朝統治者注意總結商代滅國的教訓,將奴隸社會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加以整頓,使之條理化、規范化,以維護和鞏固其統治。就玉器而言,由于周朝重要法規《周禮》中賦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內涵,周玉離開了殷代玉器發展的軌道,向禮儀性玉器方向發展,并開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時代,奠定了后世以《周禮》為古玉研究的理論基礎。
周代重玉之風極盛,祭祀時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銅器。由于玉器的世俗化、道德化,白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周代用玉范圍之廣、重視玉的程度、選用玉的要求和制玉的技術都超過以往。周代不斷改進琢玉技法和造型設計,著意加工修整和拋光,使器物日趨美觀。在做工方面,除繼承商代雙勾線外,還出現了粗獷的一面坡線,往往做成睛、耳、口、身、尾等的外輪廓,使造型清晰,簡括有力;細部多用陰線或平行陰線,比較強調在磨光的平面上用陰線突出其粗細曲直的對比、變化,減少了器身的起伏層次。這是西周玉的特點。
持續五百余年的春秋戰國時代,由于鐵器取代青銅工具,廣泛用于生產,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并影響到社會制度的變革。這一時期,實質上是落后的奴隸制瓦解,先進的封建制度孕育成長的社會大變革時期,幾個政治經濟中心并存,在文化與學術領域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嶄新局面。秦、晉、燕、齊、楚、吳、越、巴蜀等多種地方文化,相互競爭,共同繁榮,為中華民族統一文化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玉器出土情況也反映了這一歷史事實。玉器手工業到春秋戰國時代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玉器制作精致非凡,在古代玉器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