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手表才算是“瑞士制造”,這是有著相當嚴格的規定的。
瑞士鐘表業的世界級聲譽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其穩定的質量和可靠的性能,一代又一代表匠用智慧和汗水贏得了這份榮譽。瑞士鐘表業對品牌和原產地標志的使用極為重視,使得名牌效應和“瑞士制造”的號召力相得益彰,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品質保證。然而,“瑞士制造”標志在為瑞士鐘表業增添光彩的同時,卻也難免帶來麻煩--“SwissMade”成為世界鐘表業內被盜用最多的標志之一。假冒產品對瑞士鐘表業造成嚴重損害,不僅影響了產品銷售,而且損害了瑞士鐘表的整體形象。據估計,此項損失每年達8億瑞郎。
保護“瑞士制造”標志成為瑞士鐘表業的重要任務,在瑞士鐘表協會的努力下,瑞士于1992年8月28日制定的“商標及原產地標志保護法”,加強了對違規產品給予民事及刑事懲罰的力度,瑞士海關也對進出口及轉口鐘表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同年,鐘表協會制定的瑞士“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對“瑞士制造”及相關標志的使用范圍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瑞士制造:根據瑞士“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的第1條款,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方可在外表使用“Swissmade”、“Swiss”或其它含“瑞士”一詞的表達方式,即:機芯為瑞士產;組裝在瑞士完成;生產者的最后檢測在瑞士完成。
瑞士機芯:根據“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第2條款,對瑞士機芯的定義是:機芯組裝在瑞士完成;機芯的最后檢測在瑞士完成;除組裝費用外,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占全部原件價格的50%以上。如果機芯為瑞士制造,而整表不是在瑞士組裝的,則“瑞士”標志只能出現在機芯中的一個元件上。表的外表上只允許使用“瑞士機芯”(“mouvementsuisse”或“Swissmovement”)字樣。“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的第3條款規定,“機芯”一詞必須完整地拼寫而不能使用簡稱,且必須與前面的“瑞士”一詞使用同樣的字體、字號和顏色。
“瑞士石英”(“SwissQuartz”)標志:只有瑞士原產表才可使用這一標志,其它使用了瑞士石英機芯的非瑞士表則無權使用。
“瑞士原件”(“Swissparts”)標志:當手表機芯使用的原件為瑞士產而裝配在國外完成時可使用這一標志。但它只能出現在機芯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于表的外部。
“表類‘Swiss’標識使用條例”自1992年公布后實施至今,在維護瑞士鐘表的聲譽和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來,“瑞士制造”標志的使用標準問題重新又被提出,并成為瑞士鐘表業人士討論的熱點。
瑞士鐘表協會將于2007年6月28日在協會全體大會上就進一步嚴格“瑞士制造”使用標準的新方案進行表決。該方案主要涉及瑞士手表及其機芯:手表方面,機械手表至少80%的制造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手表至少60%。此外,技術和樣品設計應在瑞士進行。機芯方面,至少80%的構成部件的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機芯的比率為60%。
以上,技術和樣品設計應在瑞士進行。方案還對瑞士零部件和瑞士裝配作了規定。出臺新方案的目的是保護“瑞士制造”品牌。新方案不僅將影響整個瑞士鐘表行業的整體利益,還會牽涉到與世界其它國家鐘表業的合作。瑞士中檔表及普通表生產廠的部件都來自香港等亞洲產地,如果提高對“瑞士制造”的使用標準,那么他們只能更多地使用瑞士產零件,生產成本也將相應提高。
巴塞爾世界鐘表珠寶博覽會參展商委員會主席、瑞士鐘表協會副主席雅克?迪謝恩先生就表示,某些瑞士鐘表商主要從亞洲進貨組裝成“瑞士制造”成品,對整個瑞士鐘表業發展帶來了危害,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2006年,瑞士鐘表137億瑞郎的出口額中,80%是高檔手表。高檔手表將直接或間接帶動中、低檔表在國際市場中的銷售。新的“瑞士制造”標準將促使鐘表企業把設在境外的生產廠遷回瑞士,促進瑞士經濟的發展。現有“瑞士制造”標準使高檔表更易受到仿制。據估計,全球每年共有4千萬只假冒瑞士表,而真品瑞士表產量只有2500萬只。真品表生產受到嚴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