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雖然中國傳統的玉器產業與世界的關系并不緊密,銷售對象也主要集中在華人與亞洲,但是全球一體化的經濟體系,讓中國玉文明也難以幸免。在中國最大的白玉市場——揚州玉器廠,記者了解到,由于在白玉產業鏈條中,起點材料的堅挺,終點優質玉器價值的穩固,相比黃金的不可確定性和股市、房市的巨大風險,收藏、投資白玉成了一種新的價值取向,金融風暴促使藏玉成了熱點,而開辦不久的揚州玉石材料市場優質籽玉也是炙手可熱。
一塊在民間話語系統里屬于石頭的硬玉,并不具備在全球金融市場替代貨幣的流通性,卻可以在中國古玩市場、藝術品拍賣市場甚至馬路邊的地攤上制造神話,在近三四年里價格至少瘋漲數十倍。同時,成千上萬有“玉文化背景”的中國收藏愛好者敢于以身家性命抵押而沖進市場。
玉價漲幅快速直線完成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春源認為,最初的玉器已經出現了很高的美學形態,到了夏商周三代,從考古發現的遺存來看,文化內涵豐富、制作精美、器型大氣,絕對令人驚嘆。特別是玉器的制作方法,至今還是令人著迷的文化之謎。在這種玉文化長久熏陶下的中國人,對玉器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和崇拜沖動,更不要說癡迷于附著在玉文化上的種種信仰和神話了。再從人生境界上來說,君子比德于玉是一種瀟灑,而備受磨難的中國人還有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收藏玉,實際上也是收藏文化和品位。
當下人們所說的玉,主要是指新疆白玉,新疆白玉被譽為中國帝王玉,因出產于和田,又稱和田玉,其中以潔白溫潤的羊脂白玉最為名貴。江大師說:“新疆白玉在近20年里至少漲了1000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商品有如此駭人的漲幅。而且它的漲幅主要是在近幾年快速直線完成的。”
玉的升值空間已經打開
揚州玉器廠汪洋副廠長認為,白玉過去是帝王們享用的,象征性很強,特別是乾隆皇帝,玩玉玩到不惜工本的地步,所謂的“乾隆工”,已經成為中國玉器加工的巔峰樣本。上行下效,中國的玩玉者越來越多,并大大提升了玉的文化含量。今天人們收藏玉,很大程度上還考慮到材料本身價格的堅挺性,它缺少恒定的參照物,投資風險較小。所以說,升值空間已經打開。
現在購買玉器的人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時尚消費,主體為都市白領及工薪階層青年人,他們一般以購買飾品為主,對玉比較愛好,但不一定有更深的了解。消費價格在幾百元至上千元,圖個時髦,好看就行。
第二類是商品保值,以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收藏愛好者為主,他們講究玉質和工藝,飾品要好看,如果是原料,則比較崇尚籽料、羊脂白玉。買回去一件東西,希望它能夠保值,并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升值。
第三類是投資收藏。這部分消費者實力比較強,有不少民營企業家,他們看中的是白玉的稀缺性和玉雕工藝的精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