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掃秒運行的石英鐘
石英鐘秒針運行只有兩種形式:(1)掃秒的,也就是連續運針的,秒針的運行很像早年的那種交流電鐘;(2)跳秒的,秒針每秒跳動一分格,這兩類形式的英文分別被稱為SWEEP和 STEP,現在最常見的石英鐘是每秒一跳那樣走動的。
從結構原理上,這兩類鐘區別并不大,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馬達頻率不一樣。連續運針的石英鐘馬達頻率比較高,大約在數十~幾百赫茲范圍,因為馬達轉速高,輪系也就稍微復雜些;而跳秒形式的,馬達頻率只有1赫茲,其馬達轉子每秒只旋轉180度,轉動也是步進和間歇的。
選擇連續運針的石英鐘的理由,基本上都是因為不喜歡跳秒運行的形式,還有討厭跳秒時鐘秒針發出的“嘭嘭”的響聲。這兩類鐘的走時精度都一樣,但是有一點不相同,那就是它們的電路功耗相差很大。
我前不久,拿了幾只這兩類的石英鐘,做了一次測量和比較。在功耗上,發現跳秒的平均只有100微安左右,但是掃秒的(連續運針的那種)就相當的大,大約在500微安~1毫安之間,也就是說它們相差了5~10倍。
所帶來的問題是電池的使用壽命,它們還都使用同樣的5號電池,那么,一節優質的5號電池的容量大約2000MAH以上(比如南孚電池)。跳秒的石英鐘電池可以用到一年以上,但掃秒的石英鐘就不行了。我們可以計算一下,電池的使用壽命等于電池容量除以電路的功耗,這樣算下來,掃秒的石英鐘電池使用壽命理論上不會超過半年。
不管是那形式的石英鐘表,都應該盡量選用優質的和高能量的電池,因為電池要長時間的放在鐘表機芯里,質量不好的電池經常會出現漏液的情況,這會腐蝕了電池匣上簧片的。
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我認為還是應該選擇跳秒的石英鐘。其實,作為掛墻上那種比較大的石英鐘,沒有秒針(二針的)也不錯的,它還能減少鐘表走時發出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