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戒指翻新后,重量竟由4.5克縮水到3.5克,這1克金子哪兒去了,怎么丟的?王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經珠寶質檢專家的點撥,方才謎團得解,原來不法打金者偷金的伎倆竟有這么多。
第一招:天平偷金
正常的天平在刻度盤上都有一個固定的擋板,是校對天平零位用的。而偷金者多數對天平做了手腳,隨意拉動天平調節螺絲。稱完重量后在消費者不經意間,把天平的調節螺絲向右側拉動,轉動天平刻度盤,使加工前與加工后的首飾重量保持一致。眨眼之間,金子就不翼而飛了。
第二招:砝碼偷金
有的金匠買來特制的砝碼,故意減輕砝碼重量,5克的砝碼只有3克重,10克的砝碼只有8克重。更有的把買來的正規砝碼帽拉開,往里邊加金銀或錫,以達到吃秤的目的。還有的采用一架天平兩套砝碼的辦法。
第三招:“王水”偷金
金匠在加工時會不斷用濃硝酸和濃鹽酸配制而成的“王水”來清洗首飾,每洗一次,這些溶液里就會化掉一定量的金子,這是金匠們偷金最普遍、最常見的手法。
第四招:工具偷金
金匠為了偷金,往往在石膏模具上做手腳。在卡模時,石膏模具中就會殘留一些金子顆粒。加工者表面上將用過的模具丟掉,而等顧客離去后,他們便將卡在模具里的顆粒摳出來。再者,打造時用的錘子、鑿子、鐵砧等原本很光滑很精巧的工具,都有被鉆上的許多小孔,反復敲打金首飾,小孔里就會嵌滿金子。
第五招:成分偷金
黃金可以同銀或銅相配,不影響柔軟性,只是在顏色上與24k金稍有差異,不是專業人士很難看出來。金匠就在加工過程中在消費者不知不覺中摻入銀、銅,降低首飾純度成色,替換出真金,以達到偷金目的。
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維修或加工金首飾要到正規的加工店,查看該加工店是否有人民銀行核發的執照,首飾加工前要進行標準稱量,加工后要及時索要發票,并注明實際重量。遇到被偷金的現象,消費者要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