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飾設計的不同類型中,您偏愛那種設計題材或材料?
色彩豐富、具有繪畫表現力的琺瑯一直是我所偏愛的材質。我的設計通常以琺瑯為中心,再配以金、銀、寶石以及其他相應的首飾材料。
我的創作題材涉獵范圍比較寬廣。早期偏愛自然風景等題材,我想這是與我多年來從事繪畫的創作經歷有關;而近期基于我對中國自然環境與社會人文的長期思考,又創作了一批題為“風水”等蘊含中國社會文化獨有特征的主題性系列作品。
景泰藍及其工藝曾是中國宮廷藝術中的國寶,工序繁多,工藝復雜,璀璨奪目。但隨著這些傳統工藝日漸式微,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的目的驅使下,今天國內大多數景泰藍作品無論工藝還是藝術意境都顯得不夠精致,就材料和工藝問題您是否可以介紹下您是如何突破的?
琺瑯的技巧很多,有畫琺瑯、鑲嵌琺瑯、鏤空琺瑯、掐絲琺瑯等等。景泰藍也稱掐絲琺瑯,工序十分復雜。而且在燒制過程中常常產生氣泡,形成砂眼。因此就是在國外,琺瑯藝術也常因此被稱作“遺憾的藝術”。并且,由于不同的顏料有不同的熔點,所以大部分的作品在色彩的變化上很難達到自然的過渡。
在制作過程中,材料上我傾向于自制出不同粗細的金銀絲線,用以勾畫出沒有間隙的圖案。而在工藝上,我則通過各種技術改造,徹底解決了砂眼的問題并能夠使色彩的銜接達到自然流暢。
在您的首飾設計中是否融合了中西方文藝術風格?
的確是這樣。盡管我在國外生活了十多年,并接受過西方的藝術教育,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卻始終有著一份根深蒂固的中國情結吧。在東西方文化交匯的語境下,往往伴隨著碰撞,抵制和對抗。然而,當我致力于追求一種和諧共存,相互交流的結局時,我過去的藝術經歷將不同的文化沖動逐漸磨合消融。最終,在我潛意識的藝術創作沖動中,融合也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除了景泰藍,您是否打算嘗試選用其他材料,如半寶石、珍珠等設計首飾?
半寶石、珍珠和其它材料,同樣是我用來表現首飾設計藝術的眾多媒介中的一部分,沒有刻意的取舍,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我的藝術主題。事實上,在材料的多樣性探索中,我對鈦合金材料也做過特別的研究。但我始終認為,材料與工藝僅僅是手段,關鍵在于藝術家怎樣以獨到的眼光,非凡的創意,詮釋出創作者的藝術觀念。
您對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珠寶首飾設計有何看法?
首先,我覺得商業珠寶設計與藝術首飾設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藝術首飾設計是以首飾這一特定媒介,以藝術家觀念的自由表達為重點,傳達出藝術家內心對藝術的理解。而商業珠寶設計的原則則是以市場為核心,中國商業珠寶設計市場的起步相對較晚,不過正逐步趨于成熟。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商業珠寶設計品牌也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學院現有的教學模式就是以工作室為基礎的項目制教學作為特色,并擁有目前國內最大規模和最好的教學硬件設備,目的就是讓學生將“工藝”與“設計”結合得更加緊密,培養出熟諳技藝長于創新的新型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