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鉆石,被稱作天上掉下的星星,被稱為“天使的眼淚”,一顆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小石頭,造就了苦海無邊,萬千殺戮,恐怕一部電影兩架書都說不明白。曹雪芹的《石頭記》只講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那點兒家務事,而鉆石這部“石頭記”則要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了。《道德經》里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看來,這條古訓放在哪里都很適用。世人競相追逐的東西,多少總帶有幾分兇險。鉆石被權力、財富和欲望緊緊地捆綁起來,為它而死,何苦呢?生命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大典,權杖與王冠上,均鑲嵌著巨大的鉆石
民間養不起大鉆石,富商巨賈、王公貴族也同樣力不從心。畢竟,富貴不生根,有走運的時候,就有倒霉的時候。臭名昭著的“希望鉆石”號稱“厄運之星”,就像被施了“毒咒”一樣,誰沾上它的邊兒,都沒有好下場。
“希望鉆石”產自印度南部,1642年,法國探險家塔維密爾在淘金時得到了它,那顆大鉆深藍透明,放射出一種破膽奪氣、令人惴惴不安的幽光。按理說,鉆石顏色以無色最為上乘;白色,馬馬虎虎;淡黃色則為鉆石的大忌。當然,并不是帶色就貶值,比如紅、藍、綠、紫等,都是鉆石家族中的珍品,世界名鉆如“鴿血紅”、“俄羅斯紅”、“得累斯頓綠”、“希望之星藍”……都擁有極其顯赫的地位;而珠寶傳奇的主角,似乎始終是“凈水鉆”:無色透亮,明凈如水,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排名世界第七的“瓊克爾鉆石”,它像一滴凝固的清水,通體還閃耀著隱隱約約的淡藍的光彩。1974年,香港珠寶商花400萬美元才把它收入囊中。“希望鉆石”散發出地獄般令人驚悚的藍光,的確壞了品相,絕非“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