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習慣把珊瑚、珍珠、瑪瑙和翡翠視為四大傳世珠寶。更有甚者,在清朝,凡二品文武官吏的頂戴,均為紅珊瑚制作,成為官階地位的象征。
紅的珊瑚不一定是紅珊瑚
許多人以為自然界凡紅顏色的珊瑚都是“紅珊瑚”,其實它們中絕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紅珊瑚。
紅珊瑚只是珊瑚大家族中很小的一個類群。現在,全世界已知的珊瑚多達6000余種,我國已記錄的也在400種以上,但真正的紅珊瑚僅26種。
作為紅珊瑚都具有以下特征:
①骨骼堅硬可供雕刻;②色彩艷麗永不褪色;③化學成分含有高鎂碳酸鈣。以此可與其它帶有紅顏色的珊瑚區分開,如常見的扁平狀的柳珊瑚、塊狀的笙珊瑚都帶有紅色。事實上紅珊瑚的顏色也有血紅、粉紅、橙黃或白色的。
海南發現紅珊瑚
紅珊瑚珍稀,又生長在深邃無垠的海洋中,常具有傳奇神秘的色彩。要在茫茫的海洋中尋找紅珊瑚,實如大海撈針一般,十分困難。近年來,我國科學家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在我國南海首次發現了紅珊瑚,為豐富我國海洋資源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商業上競爭的原因和國家對資源保護的需要,其具體產地尚屬機密,但依照紅珊瑚生活所需的環境條件為線索,在那些水深數十米至數百米,海底堅硬,無表層沉積物,8—20℃低溫、低光照、水清、水流急的海區,尋找紅珊瑚獲得成功的機會最大。
紅珊瑚價值連城
世界上經常是物以稀為貴,紅珊瑚因其生長慢、壽命長、質堅、色艷、產量稀少而身價陡增。研究資料顯示:紅珊瑚蟲,需生長10至12年才能繁殖后代,珊瑚蟲群體一般每年生長不超過1厘米,成活7年以上的群體,其主干也不足1厘米粗。若能采捕到較多數量主枝3至10厘米粗紅珊瑚群體的海域,才被視為是紅珊瑚漁場。根據加工的要求,只有當紅珊瑚的主枝直徑超過1厘米時,才能成為制作工藝品的原料,才有商業價值,再經過能工巧匠精雕細琢,才成為稀世珍寶。如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中展示的那件六臂佛鎖絞龍精品,巧奪天工,價值連城,是無法用市價來衡量的無價之寶。
紅珊瑚漁業
紅珊瑚漁業的興衰與市場密不可分。在16世紀中期,地中海沿岸的紅珊瑚貿易十分繁榮,因而創造了許多價值極高的紅珊瑚藝術杰作。當今世界紅珊瑚的漁獲量每年在100至400噸之間,其價格多為黃金的幾倍乃至十幾倍。其中約70%產自太平洋海區,主要包括夏威夷、中途島、琉球和小笠原群島等地。紅珊瑚漁業的國際市場也由地中海轉移到太平洋中、西部海區,年交易量曾高達10多億美元。
紅珊瑚是一種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由于采撈過度,資源日趨瀕危。當今我國已將紅珊瑚列為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省海域遼闊,海洋資源尚未完全調查清楚,在我國南海有可能潛藏著紅珊瑚豐富資源和漁場,正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科學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