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得璞玉而被兩任楚王誤認為“以陋石欺君”,被斬雙腳,卻依舊堅持為寶玉的信念而最終得遇明主,卞和的堅持,為世間留下了和氏璧這個稀世美玉的傳說———玉不琢不成器,美玉需要打磨。
在首府玉器界享有一定成就的“一生緣”玉器行掌舵人周野,就曾經是一塊“陋石”,不過他這塊材料是自己打磨出來的。在十幾年與“玉”共舞的日子里,他也吸收了“玉”的特質,成為一個平和、不張揚,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人。
“野”到天涯去創業
周野的名字中帶有“野”字,但他身上不僅沒有“野”氣,甚至也沒有一般生意人的那種張揚,他說自己“野”過一回。就那一“野”,他找到了自己一生發展的方向。
1996年初,22歲的周野在四川省某縣植物油加工廠工作了四個月后拿到了500元工資,經過激烈競爭才有一個推煤的崗位,每月127.5元的工資還不能按時發,這讓在學校學經營管理的周野產生出外闖闖的想法。
閉上眼,拿著全國地圖順手一指。再睜開眼時,他的手指停在海南的地界上。帶著全部財產500元和簡單的行囊,周野就出門了。懷揣著創業夢想的他,忽略了此時的海南剛剛經過房地產的泡沫發展,正處于經濟蕭條期這一狀況。
到達海南時,周野已身無分文,本以為很順利就能找到工作的他開始為下頓飯發愁了。就在他一籌莫展時,遇到了在火車上聊天認識的一個老鄉。也因此讓周野在一連三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的情況下,還能繼續留在海南。
工作難找的實情,迫使周野放棄了做白領的想法,每天他都翻看報紙、去勞動力市場,終于在遠離市區的一個水果加工廠找到一份包食宿、月薪600元的電工工作。
邊學邊干,不到一個月,他就成了熟練的電工。這次嘗試越發增加了他的自信。
為了增加收入,他還利用工余時間接點私活。
加工廠附近新建的停車場要安裝一扇十余米寬的大門,開價1000元讓周野幫忙找人焊接,這可比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都高啊。
只見過別人焊東西而從來沒有摸過焊槍的他拍拍自己的胸膛說:“我就能干。”對方還真就把這活包給他了,并在兩天后拿到了工錢。掙錢還能練手藝,周野心里滿是歡喜。
就這樣一次次地從不會到會,從無到有,周野不僅掌握了多種技能,還培養了敢學敢干性格。
遭遇了挫折后,周野開始反思,他再次用知識充實自己,并決定獨自開創出一番天地。在熟悉的地方開店當然事半功倍,可他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考察了上海、寧波、西安等地,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地點。
1999年11月,只是想旅游散心的周野來到烏魯木齊,正值隆冬季節,他卻熱血沸騰。因為他發現,當時新疆珠寶市場產品單一,連本土出產的和田玉都還不是特別盛行,珠寶店也屈指可數——商機,就這樣被他發現并抓住了。第二年3月,他在南湖附近成立了“西域礦石館”,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憑借在海南的經驗,他很快與首府的旅行社打成一片,獲得了充足的客源,但在經營中他也發現了自己的“稚嫩”——由于經驗不足和時間倉促,選址時他忽略了周邊的經營環境與高貴的珠寶格格不入的現實。緊接著連續三年的市政建設工程,使通往店面的道路中斷,旅行社的客源無法進入店面,“蕭條”已不足以形容他的生意,“慘淡”更為吻合。
生意慘淡,周野的大腦卻異常活躍,他又開創了新疆珠寶界一連串的先河:2001年,在媒體發布了“所有珠寶2-3折銷售”的廣告,不僅是第一個成為通過媒體廣告來促銷的商家,也是新疆珠寶第一個打低折銷售的商家;2002年,為鎮店之寶“夜明珠”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登上首府各大媒體頭條之后,又走進烏洽會,從而奠定了他在新疆珠寶玉器界的名望;2003年,與國際流行趨勢接軌,又與國內珠寶業界接軌,策劃打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一生緣”,并移址到鯉魚山路繼續發展。
“醉”在玉中打造高峰
在發展事業的同時,周野并沒有放棄專業。在2005年考取了由全球著名的英國皇家珠寶實驗室頒發的國際珠寶鑒定師的證書。
很多人因為這個名頭而來找他鑒定珠寶,在眾多的珠寶中,有人說,周野對玉情有獨鐘,因為他看玉的眼神很“色”,對此,他一笑了之,因為每當遇到好玉時他都是陶醉在其中的,他不是“色眼看玉”而是“醉情賞玉”。
在十幾年的珠寶生涯中,周野已經與玉合為一體。為了突出玉文化,他將自己的“一生緣”玉器店上千平方米的營業場所裝飾的古典雅致,還根據玉器品質、價值進行分列,使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購買能力直接到柜臺選購,也可以進入欣賞區聽專業玉器鑒定師的講解。同時,他還凈化了店外環境,困擾其他玉器店的小販兜售現象在這里也沒有出現。
而他每年都會去盛產美玉的和田地區2-3次,為的是尋找最好的玉石,盡管在尋玉過程中,他經歷了不少驚險和意外,但這些都沒有打消他對玉的熱愛。
隨著近年來玉器市場的火爆,消費者對玉的需求也開始增加,良莠不齊的玉器珠寶店讓消費者如同走進了廬山。“玉石無行家”,再有名的鑒定師也會有走眼的時候;“玉石本無價”,一塊兒成色不均衡,玉質并不佳的原料,如果按鑒玉先供手鐲的思路,它并不值錢,可如果與玉雕師正欲雕琢的物件圖形相吻合,那么它就頗有身價。對行家來說,購買原料尚且多方思考,對消費者來說,購買玉器又何嘗不希望物有所值呢———周野總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進行思考。
今年三月,周野又在新疆珠寶界開創了“羊脂玉保值銷售”的先河:凡在“一生緣”購買羊脂玉的消費者,在持有玉器滿一年并無損壞時,就可以在“一生緣”獲得原價回收的機會。
周野說,自己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存玉的價值,讓珍貴的玉器貨遇識家,將和田玉推向又一個高峰。
周野并沒有因為生活穩定就忘記了自己當初的理想,在海南半年多的生活中,周野觀察到珠寶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還很神秘而奢侈品,沒有任何從業經驗的他跳槽到一家小珠寶店做導購。
導購的收入來自顧客的購買量,不少珠寶店的導購都以誘惑顧客高價購物為主,但周野卻觀察到多數消費者渴望擁有珠寶卻又躑躅購買的心態。他大膽地將展覽參觀、講解珠寶鑒定的方法用在了導購中,很認真地向顧客介紹珠寶,并揭露一些業界“黑幕”。這種獨特的導購方式,打消了顧客的疑慮,也讓業界刮目相看。
此時的周野,已經不再是不顧一切就闖天涯的那個毛頭小子了,他在積累珠寶知識和營銷經驗的同時,也對市場有了獨特的見解。
1997年初,重慶成為直轄市伊始,他立即向老板建議到重慶發展,很快“重慶天然奇石館”開業,收獲頗豐。
三個月后,他和老板回海南擴大發展,在三亞先后開設了南亞珠寶、萬寧地礦陳列館、亞光水晶等多家珠寶店,引爆了海南珠寶業市場。
依舊是個打工者的周野,卻成為當時海南珠寶業藍領階層的核心人物。
1998年,有人找周野合作開店,并許以30%的股份讓他成為股東。終于從打工者熬出頭的周野,沒有真正成為老板,不懂珠寶的合伙人因周野的能干而有猜忌,兩人意見不和,迫于無奈周野退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