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玉鴨選用的是上乘的新疆和田白玉,潔白無瑕,其自然肌理堅密清朗,經精心打磨拋光,呈油脂光澤,顯得高潔而素雅 ]
明清兩代是中國城市經濟高度發展繁榮時期。玉器的需求量進一步擴大,玉料的產地日益增多,碾玉技術亦取得重大突破。這一切都為玉器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明清時期的玉器拋棄了隋唐宋元時期玉器以造型和傳神取勝的傳統,逐步過渡到追求玉質和雕琢的精美程度上來。從明清時期所選用的材料來看,主要是青玉、青白玉和白玉。
明清玉器很好地吸收了前代玉雕的優秀傳統,同時又借鑒了同時代繪畫、雕塑、金銀細工的表現手法,將陰、陽線刻、浮雕、鏤空等工藝融會貫通,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數量之多、品種之繁、玉質之佳、紋飾之美、雕琢之精、用途之廣,可謂空前絕后。
明清玉器是繼漢代玉器以來的又一高峰,幾乎集合了自禮器時代以來歷史上已產生的玉器造型、紋飾、玉質等諸多方面,琢磨出了眾多精美絕倫的玉器,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
明清時期的動物玉佩種類也很多,為明清玉器的主流品種。動物玉佩不僅數量多,而且還具有造型和紋飾豐富、寓意深刻的特點,時代特征非常明顯。常見的造型主要有蟠龍、瑞獸、魚、鵝、虎、羊、猴等。大多數紋飾都應該為傳統的延續。在題材上,多是一些寓意良好的動物,或人們喜聞樂見的諸多仿生動物造型,特別是魚、天鵝及其他比較可愛的動物造型如鴨、狗、馬等的玉佩在數量上相當多。
我第一次看到這件玉鴨就愛不釋手。其特點就是造型中規中矩,通體潔白油潤,毫無瑕疵,手感較沉。細看其結構,極為緊密、堅致,膩滑感明顯。以后多次有機會上手賞玩,皆贊賞不已,深深被中國古代玉雕藝術所震撼。
這件玉鴨選用的是上乘的新疆和田白玉,潔白無瑕。高4.5厘米,長6.8厘米,平均厚度1.6厘米,重113克。玉鴨呈蹲伏狀,前望,眼、嘴及翼施以線刻,器底光素平滑,中間有一上下對串可供穿繩的孔,翼及尾部羽毛以極簡潔的線條刻劃而出。整個雕件輪廓規整,不見棱角,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揮灑自如,形態生動,形象逼真,手感圓滑,動靜可謂完美結合。器物表面玻璃光澤非常強烈,溫潤純潔,質如凝脂,其自然肌理堅密清朗,經精心打磨拋光,呈油脂光澤,顯得高潔而素雅。
顯而易見,這件白玉鴨是明末清初的產物,是明清藝人在細致觀察生活、忠于原形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創造,得到了升華,使之成為人們用于把玩的瑞玉,不失為明末清初動物件玉雕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