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珍愛翡翠與歷代的統治者相比是空前絕后的。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寶都貴重。慈禧用過的玉飾,把玩的玉器數量很多,足能裝滿3000檀香木箱。慈禧愛玉,被當時的滿、漢達官貴人所知曉,于是他們向太后進貢寶玉,來博取慈禧的賞識,得以提拔重用。
有一年湖北的一個知府向慈禧進獻一個鑲有大鉆石的頭飾,慈禧不要,她寧可要一個鑲有翡翠的小飾物。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質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態,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黃瓜形戒飾。她的滿族頭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鑲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顆翡翠或珍珠單獨活動。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鐲,手指上套著10厘米長的玉扳指。飲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盤。慈禧擁有13套金鐘、13套玉鐘,作為皇宮樂隊的主要樂器,玉鐘懸掛于8尺高、3尺寬的雕刻精巧的鐘架上。1900年,義和團起義,慈禧逃離北京避難時,所帶的珍寶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宋美齡與翡翠
宋美齡是繼慈禧太后之后20世紀引領了翡翠時尚的先驅,一生收藏了不少翡翠,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其常佩戴的翡翠麻花手鐲。據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北京的翡翠大王鐵寶定買到一塊翡翠料,翠色極佳,雖有一些瑕疵,但能工巧匠將它雕琢成一對麻花手鐲,掩瑕顯翠,款式新穎,翠色鮮陽,翠水欲滴。鐵寶定以4萬元的價格將此手鐲賣給杜月笙,杜送給其夫人,宋美齡見到杜夫人佩戴這只手鐲,一見鐘情,愛不釋手,杜夫人見宋美齡如此迷戀只好割愛。宋美齡對翡翠極其熱愛,經常佩戴翡翠出席各種重要場合,直到2003年去世,翡翠伴隨其渡過了漫長的歲月。
楊麗萍 舞動翡翠情
愛舞蹈就是愛生命的舞蹈家——楊麗萍,用她濃濃的鄉情和獨特的肢體語言詮釋著翡翠的靈慧之氣。她說:“從小就喜歡家鄉的翡翠,翡翠自然、美麗、吉祥、福瑞,那種天然的律動,深深的打動著我。愛翡翠,愛舞蹈,就是愛生命。”
蔡國慶:我和翡翠有緣
蔡國慶的身上總戴著一件翡翠,不是翠牌,就是玉墜。說起愛翠的歷史,蔡國慶稱:翡翠講究的是一個緣分,我喜歡翡翠的品性,它通透、溫潤、剛堅,做人也應該如此。而且,翡翠是中國的國粹,翡翠的色澤是大自然的本色,蘊涵著生命,和中國人的膚色也最相配。所以,我們要弘揚翡翠文化,讓中國的翡翠走向世界。
翡翠的收藏及增值
稀有性:
珠寶玉石專家分析,由于翡翠資源不可再生,需要上億年才能形成,隨著不斷開采,緬甸的翡翠已經越來越少,因而翡翠還將繼續升值。
耐久性
翡翠的硬度為6.5-7,比重3.33-3.34,礦物結構致密,韌性好,化學和物理性質穩定,年代越久,越顯現其天然本色,可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收藏性
翡翠為玉石之王,是玉石中最為名貴的品種。它的精、氣、神是任何其他玉石無法比擬的。由于翡翠資源的緊缺,翡翠價格持續上漲,雕工精美的高檔翡翠更是難得一遇,因此,翡翠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從拍賣記錄來看,近20年來,部分高檔翡翠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000多倍。
(編輯: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