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優質翡翠價格昂貴,若塊體能夠達到100克左右的玻璃地艷綠者,每克價格在1.5萬元以上,而且是有價無貨的趨勢。因此,驅動了投機商弄虛作假,攪得消費者在選購翡翠時只能把商家的一面之詞信以為真,完全失去了應有的主動權。所以,準備購買者和已經購買者都在理性地問:如何辨別翡翠A、B、C?
A貨C貨翡翠,是否還能叫翡翠,寶玉石界一直有不同的爭論。
消費者普遍認為:翡翠的A、B、C,就是玉器等級的劃分。A為一級品,B為二級品,C為三級品。錯也!
一、B貨,為人工漂白注膠器物的代名詞,并非是天然翡翠物的二等品。
B貨,是將天然翡翠中顏色最差的器物放入濃鹽酸液中浸泡,把體內有色金屬礦物質吸蝕出來,達到褪色處理之目的。
被酸洗過的玉器,因結構被破壞而疏松,極容易掉粉碴,或者直接散架,又用高壓方法將塑膠注入,使其凝因。
二、C貨,為人工染色玉器,并非是天然翡翠的三等品。
C貨,是將天然無色或顏色線淡的玉器,作高溫加熱處理,使之炸裂,趁熱放入有色化學藥劑中浸泡,將顏色帶進炸裂的縫隙中,以達到染色之目的。
B+C貨,是人工酸洗、注膠、染色、三種人工處理一體化的簡稱,其壽命比B貨還短。
A貨,是針對B貨C貨而言的純天然玉器的代名詞,并非是翡翠玉器中的一級品。市場上常見到的A貨玉器,均為顏色中最差的低檔品,不可按一級品高價收藏。
清楚了B貨C貨,并不等于商店里所賣的A貨都是貨真價實,還有必要掌握幾種辨認的常識。
1、親水性不同。在A貨表面滴上一滴自來水(自然落下的水珠),水珠突起較高,不會馬上散去。B、B+C貨相反。
2、表面不同。A貨玉器表面平坦光滑,如同玻璃。B、B+C貨由于注膠原因,手感如塑料,迎光看,表面不平,猶如橘子皮。
3、光澤不同。A貨為油脂玻璃光澤,如同玻璃,B、B+C貨為蠟狀光澤;C貨為弱玻璃光澤,發霧。
4、顏色不同。商店里常見到的A貨,顏色基本上都是程度不同的灰綠、灰白色,不鮮艷、不亮麗。B、B+C貨,顏色無灰,綠得鮮艷,白者無瑕。多為白底色、綠斑紋。
5、顏色形狀不同。A貨的顏色不均勻,即便是豆粒大的色團塊,也有濃淡之分,并且在色團塊周邊有肉眼可見的放射狀絲絲形色線。C、B+C貨的顏色呈線狀分布,無A貨的團塊體,顏色無濃淡之分。
掏A貨的錢,卻買了個B、C或B+C貨,如果付款發票上沒寫清楚,依法起訴都困難。那么,把石頭、玻璃、塑料制品當成A貨翡翠買了,又該是何種感覺呢?
翡翠玉器,并不是一分錢兩分錢的低檔次消費品,能夠買得起就是福分。但是,再有錢,也不是今天買了明天扔的垃圾。所以,要想買的貨真價實,還必須得懂一點玉的知識。
(編輯: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