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價的下跌,市民爆發了一輪“買金潮”。國際金價大跌依然擋不住市民的購金熱,而產金企業也開始出現惜售行為。
8月間,黃金再次上演“滑鐵盧”。國際金價從7月28日最高點930.10美元/盎司下跌至8月15日的最低點784.75美元/盎司,幅度達15.69%。不過,黃金大跌在國內卻并未引起恐慌,價格的下跌,反而掀起了老百姓購買實物黃金的熱潮。伴隨著首飾等實物黃金需求進入旺季,諸多商家的銷量出現了30%~100%不等的增長。
買方市場的潮涌之勢也開始向產金企業蔓延。
“在黃金開采冶煉成本提高的情況下,一些黃金企業因為看好后市,甚至出現惜售行為,更有一些首飾商借金價下跌的契機開始囤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黃金首飾銷售商透露。
現貨金買盤猛增一倍
進入8月,伴隨著美元的反彈,黃金開始“深跌之旅”,一些“紙黃金”和期金的炒客要么被深套,要么多次爆倉。不過,這在實物黃金購買者看來,卻是跌出來的“抄底機會”終于來了。
國和金證黃金投資理財中心主任陳宏杰告訴早報記者,進入8月以來,該公司的黃金產品銷售粗略估計至少增加了30%。
“此前233元/克的高價,讓人們見識了一把黃金牛市的瘋狂,但也確實讓許多財力有限的老百姓覺得可望而不可即;現在這個價位則更能刺激老百姓的需求。”陳宏杰說。
“7月和8月,黃金飾品多次下調了價格,今年結婚的人挺多的,許多人都趕在最近買首飾。”東華美鉆營業員告訴早報記者,黃金價格的下跌讓首飾消費活躍了起來。
“就在前兩周,金價下跌至800元以下之際,實物黃金的買盤一下子多了起來,僅這兩周現貨黃金的增幅大約超過了1倍,而此前提現貨的客戶實際很少。”上海獅王黃金公司總經理司繼進說。
在司繼進看來,導致實物黃金買盤驟增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今年以來,黃金一直處于高位運行,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市民的黃金需求,而在這一輪暴跌之后,許多消費者認為現在的價位是他們可以承受的,因而趕緊購買;另一方面,我國馬上就要進入用金高峰季節,因而許多包括首飾企業在內的用金企業開始積極囤貨,因而金交所的實物交割也顯得十分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