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的材質從單一到日益豐富
直到20世紀90年代的珠寶首飾市場仍然是由傳統的金銀飾品所把持的,市場主流品種是24K黃金首飾,市場的熱點更多地是在追求黃金的純度。
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鉑金的隆重出場,打破了黃金首飾幾乎一統天下的格局,“稀有鉑金,永恒純凈” 的概念廣為流傳,使得鉑金成為高貴典雅的象征。配合著“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逐步深入人心,鉑金與鉆石的完美結合,更成為表達愛意的首選,成為婚慶首飾的典范。至此鉑金、鉆石開始進入珠寶的主流市場。
2003年鈀金的橫空出世,作為貴金屬市場4大品種——金、銀、鉑、鈀,前3個品種早已作為首飾用途,而唯獨鈀長期被忽視了它的首飾價值。其不屬于鉑的外觀物化特性,卻遠低于鉑的市場價格,讓鈀首飾迅速成為珠寶市場的新寵。
2.原料的顏色從單一到日益多彩
21世紀的來臨,使得K金不必再承受“假黃金首飾”的惡名,市場也不再盲目追求純度,添加各種成分的貴金屬合金粉墨登場。尤其是色彩斑斕的18K金,變幻出典雅高貴的金色,又可以演繹出魅力、純情的玫瑰金、粉紅金,甚至于沉靜的紫金,反而迅速成為潮流時尚的先鋒。
作為新生力量的鈀首飾,立刻展現出新的活力,鈀金衍生的彩鈀品種開始試水市場。顛覆鉑鈀的白色傳統,呈現出深黃、淺黃、玫瑰紅、黑色等絢麗色彩。
2 產品工藝 精益求精
中國珠寶行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重大變革,市場已經由早期的“饑餓市場”逐步轉變為“飽和市場”,消費者對首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是要求其具備佩戴和裝飾功能,而更多是考慮其款式、內涵、工藝,以及如何彰顯品位、標榜個性等。這就好比是饑荒時代人們最大的愿望是解決溫飽問題,而到了小康社會,人們的需求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吃不僅要色、香、味俱全,還得講究營養、健康;穿不僅要注重材質、色彩、樣式,還得強調做工、風格。珠寶首飾制作工藝正是在消費者日益挑剔,甚至苛刻的目光下,快速發展著的,從手工作坊到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從傳統工藝到現代科技應用,從粗制濫造到精工制作。
破蛹成蝶,振翅高飛。歷經完美蛻變和高速發展,大部分珠寶企業已經羽翼豐滿、趨向成熟,由早期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一家家現代化珠寶首飾企業。工藝是產品質量最基本的保障,歷來都是生產制造的重中之重。設備日趨先進和完善,促使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快速一次成型的廣泛應用,微鑲技術的逐漸普及,無不顯示出工藝的亮點。
例如珠寶展上緣與美獨創的“八圍一”鑲嵌結構,運用先進的微鑲、虎爪鑲等多種鉆石鑲嵌工藝,將一顆顆小鉆石緊綴在大鉆周邊,仿佛融為一體,共同散發出閃耀火彩,成為珠寶市場的一股新晉鉆飾時尚。OCA的微鑲鉆石系列,充分利用精湛的工藝把不起眼的小鉆石群鑲成華麗無比的單件飾品;粵豪的翡翠繩編系列,用傳統紅繩的手工編織出翡翠的源遠流長的古典氣質;豐沛珍珠的“美麗傳說”、“珠聯璧合”系列,將珍珠與鉆石翡翠搭配,交融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深受市場的歡迎與追捧。
3產品研發 精彩紛呈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一花一草,一樹一葉,都有其生命的韻律和內在含義。珠寶首飾是設計師的創意產物,有的來自大千世界自然生物,有的取材于古典文化傳統元素,也有的借鑒于熱點事件流行風尚,正是這些豐富的內容,才形成了千變萬化的首飾造型,同時也賦予了珠寶首飾鮮活的生命,讓其愈發彌足珍貴。
縱觀近幾年來珠寶展上的產品,主題不同,造型多樣,風格百變。以“2008奧運”為題材的產品琳瑯滿目數不勝數,如奧運紀念胸章、奧運紀念幣、奧運鳥巢等等。許多企業還針對日益紅火的婚慶市場推出了婚慶首飾,如愛得康的“心愛”系列首飾,粵豪“婚慶K-gold”。更有甚者,還將電影題材運用到首飾上面,“瘋狂的石頭”、“長江七號”、“色戒”、“奮斗”等等,諸如此類的首飾產品不在少數。社會的熱點,時下的流行對珠寶首飾的風格形成起了很大影響和促進作用。
珠寶首飾既是實用裝飾品,又是藝術收藏品,因而要注重產品的文化內涵。中國古典傳統文化在2007年深圳展上大行其道,從設計概念到元素的運用上都具備了當代中國珠寶首飾設計的特色。各大知名廠商推出的中國風系列產品把東方的絢麗風情、神秘古老的中國文化元素和獨特的原創設計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吉盟的“中國符號”主題產品,從文化意韻著手,充分抒發意境,重新理解傳統。該系列產品在造型、紋飾圖案等方面借鑒古代傳統藝術,有古老的‘吉’字符,也有峰回路轉的“回”形紋中國文化中“福壽”、“吉祥”、“永恒”、“富庶”等美好愿望都用時尚的畫筆“寫”在了首飾上。濃郁的中國風已經廣受關注,各大廠商也已經意識到了中國元素在珠寶設計領域的廣闊前景,如此眾多的中國傳統風格的珠寶展示,也印證了“唯有文化才是生生不息”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