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屬于黃金珠寶銷售淡季的8月,卻因為奧運的到來,給深圳珠寶企業帶來無限商機。深圳茂業、天虹等各大百貨商場里,帶著七夕浪漫的余韻,珠寶產品銷售火爆,特別是與奧運相關的產品。“因為有奧運,7、8月份來店里買對戒和鉆石的人比較多。”深圳周大福的店員證實。除了傳統零售店,網絡珠寶店銷售增長尤其明顯。“奧運開幕式當天全國有近50萬對新人結婚,我們在此前一個月和8月初期的每日銷售是平時的4倍以上。”全國知名的鉆石珠寶電子商務平臺戴維尼珠寶網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6、7、8月份都是珠寶銷售的淡季,但因為北京奧運的緣故,旺季提前到來,珠寶企業銷售大增。為搶得奧運婚慶的百年機遇,愛度珠寶網也終于趕在8月8日奧運開幕式當天正式改版成功。這些珠寶網站在不知不覺中,已開始悄悄搶食珠寶大蛋糕,讓我們的目光不得不開始關注起這些新的渠道模式。其中貴重珠寶鉆石最先應用電子商務,進行網絡銷售,戴維尼、九鉆網、我愛鉆石網、戴維尼珠寶網等率先拿到風投的鉆石電子商務網站引起業內外矚目。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廠商云集、產量占全國70%-80%的深圳珠寶,電子商務網站無論從起步時間還是從數量上,都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地。是電子商務這種模式壓根只是一個圈錢的陷阱,還是以務實聞名的深圳珠寶企業在謹慎觀望?
形勢所迫痛苦轉型
做這一行的人都會拿美國的“藍色尼羅河”在線銷售網站舉例,用以解釋自己為何會看好珠寶電子商務。僅在2004年,“藍色尼羅河”的銷售額就達到1.69億美元,超過了Bvlgari、Cartier和Tiffany世界三大珠寶品牌的總和。對于競爭日益激烈、市場不斷分化的中國珠寶市場來說,電子商務不僅是個巨大的誘惑,還成為一種突破的新渠道和新模式。
“困則思變!”深圳市愛度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海泉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愛度珠寶網的誕生,與之前的傳統業務不斷萎縮有直接關系。愛度的母公司是成立于1997年的華藝珠寶,一直與老字號品牌合作開店,沒有自己的品牌。輝煌的時候,華藝珠寶在全國一線城市的一線商場擁有14家品牌專賣店,年銷量達1000萬元,但從2000年開始,品牌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工廠和代理商時,華藝不斷收縮防線,如今只留下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作為據點。華藝珠寶銷量在2007年萎縮至百萬。
像華藝一樣的珠寶商在深圳數以千萬計。據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郭曉飛介紹,香港珠寶業遷移,第一站就是深圳,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珠寶業靠來料加工和毗鄰香港的新技術和新信息,發展迅速,隨著國家對黃金等貴金屬政策的放開,1998年開始生產規模迅速擴大,開始面向全國批發,全國的客戶都到深圳拿貨。發展至2000年,深圳珠寶的產量占到全國的70%-80%,以鑲嵌、黃金制品為主。
也正是此時開始,珠寶業的同質化問題不斷凸顯,企業越發重視品牌的建設。華藝就是享受了行業發展第一波利益,既而又嘗到轉型期苦果的典型。潘海泉說,形勢逼迫他們不得不反思。“合理地插隊,就一定要借助工具。”既然已經錯過了品牌發展的最佳時機,而創新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又初現雛形,這個工具自然非電子商務莫屬。2007年,他們順應潮流采取電子商務這種全新的模式。如今,愛度的銷售突破百萬大關。
主動出擊搶占先機
與愛度珠寶的誕生不同的是,已頗有名氣的戴維尼珠寶網則是主動出擊。戴維尼(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聶文彪告訴記者,自己作為英國一家珠寶公司在中國的代表,從事這個行業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與資源,辭去百萬年薪做電子商務,完全是看好這個市場的前景。
中國目前的鉆石珠寶市場大約3500億,電子商務大約能占到5%-30%,也就是有175-1000億,目前美國已經占到了18%.未來2年中國的鉆石珠寶市場將突破5000億,電子商務若能占到30%就有超過2000億。聶文彪的野心是明顯的,目標是做“中國的藍色尼羅河”。目前,戴維尼已經成為領軍者,年銷售額達到1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