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表示,中國珍珠產業要創新珍珠文化,探討一條適合中國珍珠發展的新路。
史洪岳分析指出,國內市場珠寶零售額年增長率在15%以上,芳華、伊麗羅氏、歐詩漫等主營珍珠的企業2007年較2006年銷售額增長在25%以上。
未來3年內,國內的珍珠零售總額將由目前的30億元達到100億元,潛力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通過增加銷售網點,提高珍珠產品設計水平,做足珍珠文化宣傳等途徑,珍珠潛在的巨大消費能力將會逐漸變成現實。
中國珍珠產業發展需要內外兼修
浙江阮氏珍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鐵軍表示,珍珠產業同時貫穿三個產業。其中,養殖屬于農業,是第一產業,加工則是第二產業,而通過品牌、文化、服務進行銷售則是第三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并強調專業化、品牌化的今天,中國珍珠產業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期。珍珠企業要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及時調整和確立新形勢下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概括起來就是:重視國內市場、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珍珠經過40多年的規模化經營,在育種、養殖、防病、加工等方面積聚了較為完備的技術力量,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養殖業日益規模化、集約化,珍珠加工更加多樣化、系列化,珍珠銷售逐漸專業化、國際化。
從產業內部分析,中國珍珠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產品單一、銷售渠道單一,導致內部競相壓價,產品附加值較低。因此,中國珍珠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競爭弱勢。而在國內市場,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場渠道,有效溝通和信息傳遞缺失,優質產品缺少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機會,因而珍珠在國內市場一直發展不快。
從企業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來看,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以及許多地方相繼出臺了禁養限養珍珠政策等等,都對珍珠的生產、加工、貿易提出了新挑戰。
重視專利設計 研發特色產品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首飾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進從產品定位角度分析了珍珠行業的發展方向。
任進認為,深厚的企業文化、明確的產品定位,可以有效增進珍珠品牌企業市場開拓力度,樹立珍珠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提升品牌價值。他強調,珍珠最早流行于中國市場,中國又是產珠大國,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重新審視珍珠飾品的文化定位;重視專利設計,研發特色產品;注重品牌形象,加強產品推廣;創立企業獨特的文化體系和產品設計風格。
紅橋市場對北京天壇文化圈建設具有重要地位
北京市崇文區商務局局長孟志軍介紹了崇文區天壇文化圈未來幾年的產業發展戰略,并著重介紹了紅橋市場在其中的重要位置及顯著作用。
作為大型的珍珠零售市場,紅橋市場以其華美的珍珠,每年吸引著大量國內外賓客慕名而來。也正因此,紅橋市場被各界人士共稱為“京城珍珠第一家”。紅橋市場以優越的地理位置,清晰的商品特色,優秀的管理和經營團隊,良好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成為崇文區向全世界宣傳和推介天壇文化圈的一個重要窗口。它對天壇文化圈周邊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是不言而喻的。
提升紅橋市場核心競爭力
樹立國際知名品牌形象
北京紅橋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解文生表示,紅橋市場作為一個持續經營30年的市場,已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為了拓展紅橋市場的發展空間,我們制定的戰略目標是:打造國際珍珠特色市場,樹立國際知名品牌形象,提升紅橋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今后的發展中,紅橋市場將通過更加全面的整體宣傳計劃、更加科學的市場管理手段,塑造紅橋市場品牌形象,提升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依托“天壇文化圈”建設,加快紅橋市場發展進度。
解文生認為,珍珠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但珍珠產品在國內珠寶消費群體中卻存在著消費力不足、不能被廣泛認同的問題。這與珍珠在國內消費者心中檔次不高、款式單一的形象不無關系。紅橋市場作為中國珍珠的推廣中心,應擔負起重塑中國珍珠形象的重任。紅橋市場將把推廣珍珠文化、引導消費者認識珍珠作為長期的重點工作,利用各種機會宣傳中國珍珠文化,盡快讓中國消費者認同珍珠文化,發現珍珠魅力。我們相信,隨著國內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費觀念也會隨之改變。有著深厚文化消費基礎的珍珠,一定能夠啟動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為珍珠產業帶來再一次騰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