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5000年文明
在《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這一特殊的大展中,全國26個省市的55座博物館傾囊獻出169件鎮館之寶。其中,中華文化遺產的標志——太陽神鳥金飾,四只飛翔的神鳥,首尾相連,圍繞著太陽,作品產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后期。無論是從現代藝術的角度,還是古代歷史的角度,它都可以稱得上完美無瑕。此外,誕生于公元前九世紀周恭王時期的史墻銅盤,堪稱比《史記》還古老的史書;被譽為世界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此次派出了由一位將軍所帶領的隊伍來為奧運喝彩;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描述了古人在人生終結之時奔赴天國的夢想,由于對保護條件近乎苛刻的要求,這件稀世珍品出土至今40年,還從未離開過它的家鄉;而此次展出的來自徐州博物館的金縷玉衣,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被南京博物院列為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漢代錯銀牛形銅燈,可稱得上最早的環保設計;2000多年前的擊鼓說唱俑,手舞足蹈的造型,更像是一名拉拉隊員,為奧運健兒們在鼓勁。更妙的是,在此次首博展出的希臘《公平的競爭——古希臘競技精神展》,展品中也同樣有件類似的外國說唱。
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的真跡目前所知僅存4件,而9行78字的《夢奠帖》更被譽為“世之歐行書第一書也”;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宋絹本設色畫《洛神賦卷》,讓今天的人們依稀領略到曹植一首《洛神賦》引得“洛陽紙貴”的神采。
![]() |
碼頭船艦演繹長江文明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華文明單獨起源于黃河文明,然而,近20年的考古新發現改變了這一認識,“一元起源論”被“多元起源論”所推翻并取代。中華文明,其實是由黃河、長江、遼河、珠江等大河文明共同催生、構建而成,尤其是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干,分別代表了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文明的主要內涵與發展水平。
《長江文明展》擷取了治玉、鹽業、茶葉、戲曲、織繡、園林、航運、水利等獨具長江流域地域特色的199件代表性文物,是中國博物館界多年以來所推出的第一個以反映長江文明為主題的展覽。
展覽吸納了學術界最新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如新發現的巫山猿人左下頜骨化石、新石器時代被部落當做神形的玉鷹、“長江中下游青銅之國”大洋州遺址的代表器物乳丁紋慮耳方鼎、有中華甗王美譽的鹿耳四足甗、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從廢銅收購站偶然發現的湖湘文化的早期代表犧首獸面紋銅尊等。
在展覽的形式方面,設計者充分利用首博新改進的水景庭院展廳,展廳地面模仿碼頭與船艦形式,與草棚、民居融為一體,令觀眾耳目一新。
中希早期的奧運夢想
同場“競技”
由首博和故宮博物院聯合打造的《紫禁城內外的競技游戲展》既展示了蹴鞠、打球、狩獵、冰嬉等競技活動,還有難得一見的故宮大內的象牙象棋、乾隆御用十喜花膛鍤子槍、乾隆御用馬鞍、慈禧太后弈棋圖軸等。
展覽還同時呈現了中國古代競技游戲中萌芽的奧運元素,比如后來最終演變為近現代體育項目的圍棋、摔跤、射箭等。而展覽中展出的宋代絞胎球,可由兩人或分隊用棒擊打玩耍,或許正是今天的棒球或者高爾夫球的雛形;當中國的冰上健兒獲得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時候,您是否知道早在清代,冰上運動已被視為“國俗”?此次展覽中展出的一幅《冰嬉圖卷》,就表現了“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的盛況。
由希臘國家文化委員會主辦的《公平的競爭——古希臘競技精神》展,也將于奧運期間在首博亮相。展品大量刻錄了古代奧運會的賽事鏡頭,如標槍、鐵餅、跳遠運動的動感畫面。此外,古希臘與體育競賽相伴隨的文藝競賽中憨態可掬的演員形象、詩人的胸像等,則向今天的人們傳達了奧林匹克運動給人們帶來的更廣泛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