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也是一門學問,特別是好的玉器,價格昂貴,如果不能辨偽,有可能會損失慘重。
“想買一只玉手鐲送給老媽,稍微看起來漂亮點的,價格都已經超過1萬元了。”前幾天,小陳去時代廣場珠寶專柜看了一圈后,回來抱怨說,玉的價格漲得真是太快了。
小陳想買只玉手鐲送母親的想法已經有兩年了,當時她能看得上的玉手鐲,3000元左右就能買到,但是小陳嫌貴,沒買。此后,小陳便經常會留意玉手鐲之類的玉器。這一留意,小陳發現了一個讓她很難接受的現實:她越來越買不起玉手鐲了,現在她看得上的玉手鐲動輒上萬元,比兩年前翻了近兩番。
“應該說,是好的玉器漲得很快,品相不好,或質地一般的玉器,價格漲得并不厲害。”妙果寺古玩市場某玉器商店的店主說,現在他們要拿到好一點的貨,比前幾年要多付出好幾倍的價錢了。該店主指著一塊看起來并不起眼的玉牌說,就這塊玉,三年前,可能只要3000元,現在市場價格在1萬以上。而另一塊上看去也沒什么區別的玉牌,三年前價格300元左右,現在也大概貴不了多少。
該店主分析原因說,好的玉器能在短時間內價格翻番,是投資收藏的人越來越多,而好的玉器則越來越少,需求量大過了供應量。而質地一般的玉器,投資收藏價值不是很大,市場上供應也不成問題,所以價格漲得不快。
“現在,收藏玉器的人比較多,其中不乏一些年輕的收藏者。玉器收藏也是一門學問,特別是好的玉器,價格昂貴,如果不能辨偽,有可能會損失慘重。”該店主說,如果沒有內行人在陪同,剛入行的人,最好是少動多看。
那么,對于玉器收藏,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張廣文曾經撰文說,對于任何一個收藏者來說,首先應該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去了解玉器、鑒識玉器。一般來說,主要是通過辨材質、識玉色、知造型、明紋飾、審工藝、分種類、品藝術和斷年代等幾個方面去認識玉器。
能夠識別玉器的材質,是收藏玉器的前提之一,不同材質所制造的玉器價值不同。玉色即玉的顏色,大體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玉的本色,常見的有白、青、黃、黑、綠、碧、赤等,尤以白玉為貴;第二種是玉器的沁色,常見的玉器沁色按顏色分為黃色(土沁)、白色(水沁)、綠色(銅沁)、紫紅色(血沁)、黑色(水銀沁)等;玉器的造型是人們的審美框架,玉匠往往根據玉料的特征而確定其造型,盡可能不浪費材料。好的玉器,其造型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穩定,極盡玉器之美;至于紋飾,就是玉器的裝飾,是人們在審視玉器時最直觀的美與丑的感受。紋飾一般要服從于造型的需要或服從于其社會功能的需要。紋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處理,凡結構章法有條不紊、統一和諧者就具鑒賞價值;玉器工藝則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它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被人真正認識,是鑒賞上的一個難題。凡工藝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的,則收藏價值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