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琥珀是一種成分復雜的天然有機物混合物,而且不同地區、不同樹種、不同年代的琥珀在成分上也會有很大程度的差別。而且,在琥珀的加工過程中經常會引入一些外來物質,如拋光蠟、表面亮光膜、黏合劑等,這些都會使琥珀的常規鑒定參數發生偏移。
“在實驗室,假如我們還是用傳統肉眼或者常規儀器檢測的方法來鑒定琥珀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準確度非常低。”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質檢員李海波指出,正確有效的方法是用溴化鉀粉末法,對樣品做紅外光譜檢測,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數據可以作為樣品是否為琥珀的決定性依據。
目前,檢測經常用到的是無損鑒定,但溴化鉀粉末法屬于微損鑒定,在進行大批量樣品檢測時是可行的。假如有條件可以購買ATR,這樣可以做到無損鑒定。
市場上95%的琥珀都來自波羅的海,因此李海波以波羅的海琥珀的紅外光譜為例介紹,波羅的海琥珀的鑒定特征峰為位于1737厘米-1和 1157厘米-1左右的強紅外吸收譜帶,及1456厘米-1和1384厘米-1四周的特征紅外吸收譜帶。曲線相對平滑,且3000-3100厘米-1之間沒有特征峰出現,表現其具有較高的石化特征。
琥珀的仿制品很多,成分復雜,最常見的兩大類是樹脂(如硬樹脂、松香和柯巴樹脂等)和塑料(如酚醛樹脂、聚苯乙烯和賽璐珞等)。
“柯巴樹脂和琥珀從形成來說都是十分相似的,都是樹脂,但是柯巴樹脂的形成年代相對較近,為幾百萬年,而琥珀是幾千萬年。塑料的種類太多,其峰位和峰值都和琥珀的標準峰有很大差距。”李海波表示,在確定檢測品不是琥珀的情況下,應盡量確定給出具體珠寶玉石名稱,如“塑料”,或“仿制琥珀”。假如無法確定仿制品的具體珠寶玉石名稱,應在“琥珀”前加“仿”字,即定名為“仿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