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高位套牢”
“排隊搶購”、“價格翻番”、“200%回報”,從現在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奧運會藏品熱將會達到一個頂峰。在市場追捧和商家推波助瀾下,部分奧運藏品已經給早期的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比如2001年7月由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慶祝申奧成功紀念幣”,當時的發行價為220元,目前的市場價已經炒到約1700元;2005年,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發行總重量為5000克、發行量僅為29枚的奧運純金紀念章,初始價為108萬元,目前的市場價約為200萬元;當年發行價為78000元的“奧運福娃運動造型金牌”,目前的售價已經上漲到98000元,價格漲幅達26%;最熱銷的奧運會紀念幣第二組,目前價格已經從剛上市的12800元/套,上升到目前的24800元/套,價格幾乎翻番,但仍然異常搶手(以上價格以市場實際交易價格為準)……
“買金塊、銀塊不如買奧運黃金”。許多收藏者或投資客認為,黃金白銀不可能大幅貶值,加上近年來國際金價升勢明顯以及奧運題材的文化價值,奧運金銀紀念幣、場館紀念章、盛世奧運金、金銀鳥巢盡管個個售價不菲,但人們買起來依然毫不手軟。
業內專家提醒,奧運貴金屬收藏目前也存在種種誤區。貴金屬制品的材料價值并不能決定收藏價值,與奧運有關的貴金屬制品,雖然經過奧組委的認定,且所含的均是“真金白銀”,但只要仔細算算,就可以看到實際售價已大大高于其材質的價格,有些甚至高出很多倍。這些紀念品如果是純粹的收藏,應該說還是有很高的價值,但像“慶祝申奧成功紀念幣”這樣升幅驚人的藏品,在眾多奧運紀念品中畢竟鳳毛麟角,投資者如果幻想手中所有藏品今后都能有至少200%“升值空間”,絕大部分的藏品或許會讓他們失望。從以往經驗看,熱門題材藏品在最初往往會遭到爆炒,但隨后則會一落千丈,像香港回歸金鉑小型張,1997年發行之初時最高曾被炒到475元,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熱點轉換,現在的市場價格只有區區35元……這樣看來,奧運題材同樣有風險,跟風搶購、盲目投資也會像炒股一樣被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