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很多品牌紛紛推出了環保包袋。在你看來,環保的設計主題是否真能讓人們開始關注環境?
A:這個項目真的有效果,人們開始思考。而我甚至因此與首相共進早餐。制作這個包,是為了改進社會,所有的投資都是我們出,并且由于售價低,所以只虧不賺。如今它在網上被炒到很高的價格,但收益并不屬于我們。
B:“I'm not a plastic bag”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但也很容易模仿。在中國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仿制品。
A:我當然很不愿意看見這種情況。但我們的初衷就不是為了賺錢,而盜版也能讓它所傳達的信息繼續下去,所以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好事。
B:你的其他系列與環保有關嗎?
A:我們對股東和環境負有雙重的責任,可惜這二者并不永遠站在一邊。我調查過公平貿易和有機棉布,發現市場相當小,而且目前有的資源也不足以按時按量供給原材料。我們還需要耐心和新的發明,同時也需要消費者們慢慢變得有所意識。越多人覺得有這個需要,能供應的資源就會變得越多。目前這種改變很緩慢,但我們正在努力。我們試圖改進生產,比如材料、運輸都注重環保。我們不是專家,只能考慮自己能做什么。
B:你在生活中也是環保主義者嗎?
A:我試著做,但并不完美。要面面俱到太難了,每天我們都聽到太多信息,一會兒是這種車,一會兒又是那種車。我總要過日子啊。我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從小事左起,盡量不要浪費。
B:Be A Bag為你帶來了很大的聲譽。當時你是怎么會想到這個創意的?
A:我想做點慈善——做什么呢?我想到的是,如今的面料印刷技術大大發展了,我們可以做過去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從前如果要把特定照片印在面料上,除非你大量印刷,否則成本就很昂貴,而如今的花費則變得很便宜,于是我的想法成為可行。一開始,我為一個好朋友做了這么個包,把她和她丈夫、她寶寶的照片印在包上,作為禮物送給她——她很喜歡,甚至流下了眼淚。于是,我將Elton John、Kate Moss、Jerry Hall、Pierce Brusnan、Kate Winslet、Claudia Schiffer等明星捐贈的100多張照片做成了手袋,把銷售所得捐給一家名為“The Lavender Trust”的乳腺癌慈善機構。這一次我們在中國開店,同樣也制作了包括杜娟、裴蓓、高圓圓、張靜初、李冰冰、周迅和葉明子在內的7位女星的Be A Bag,以支持慈善事業。
我自己把我媽媽19歲時在沙灘上照的一張照做成了Be A Bag——這樣,她就總能陪在我身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