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蠟飾品
核心提示
辨別蜜蠟真假,可用簡單的比重法:真蜜蠟在飽和鹽水里是可以浮上來的;其次,不要在打著“波羅的海蜜蠟”、“俄羅斯蜜蠟”、“波蘭蜜蠟”旗號的店里買東西,那些黃澄澄的、帶白色絹絲的東西都是琥珀,一種看著很像蜜蠟的骨珀。目前,真蜜蠟多是老貨,有很好的包漿。
在遠古時就與人類結緣的神秘有機質化石蜜蠟,今天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令無數藏家傾倒,形成了收藏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日,法國東方學專家、地址學家讓-布呂埃勒-安東博士來華旅游,記者在北京古玩城蔣經理的幫助下,有幸通過MSN對其就人們關心的蜜蠟文化問題進行了采訪,他的許多精辟獨到的見解讓記者大開眼界。
同時,隨著蜜蠟收藏熱的再度興起,濫竽充數的假蜜蠟充斥著當下藝術市場,連一些頗有經驗的行家有時也會走眼。為此,專家提醒蜜蠟愛好者:選購蜜蠟時應時時提高警惕,當心三大陷阱。
蜜蠟琥珀不能畫等號
記者:千百年來,人類和蜜蠟都“惺惺相惜”。作為專家,您認為二者到底有何區別和聯系?
讓-布呂埃勒-安東:蜜蠟的品種基本上只有一種,就是黃色的、內含朦朧、不透明至半透明的;琥珀是透明的。蜜蠟和琥珀,從目前人們的認識水平來說,只能識別它們都是樹脂的古老化石。而究竟蜜蠟是什么、琥珀是什么,說法莫衷一是。按現代科學和珠寶學觀點,蜜蠟、琥珀同屬于有機寶石,需要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在地底下形成。但有研究表明,蜜蠟的來源于一些已經在地球上絕種的樹脂,比琥珀要古老得多。
記者:現有這樣一種觀點:蜜蠟戴久了會因人體溫的關系,琥珀酸減少而慢慢變成透明的琥珀。您認同這種觀點嗎?
讓-布呂埃勒-安東:蜜蠟和琥珀肯定不是同一種東西。如果說蜜蠟戴久了,琥珀酸減少就會變得透明起來,那怎么解釋那些過百年的老蜜蠟為什么依然是云霧狀的不透明形態呢?當然,任何東西經人佩戴都會起變化。蜜蠟的變化主要是光澤越來越鮮亮、美麗,外層漸生包漿,逐漸生出深色的氧化層,而內部結構變化并不大。
記者:有人把蜜蠟分成貴族蜜蠟、藍的、紅的、粉紅的、雪山種等等,好像蜜蠟種類繁多,那您認為到底應如何分類?
讓-布呂埃勒-安東:蜜蠟被各國文化描繪得非常神秘,研究它幾乎如墜云霧。但從存世的蜜蠟來看,并不復雜。實際上,蜜蠟就兩種:一種是中國撫順產的,以藏傳佛教常使用的珠子為準;另一種是產地尚不明確但流傳在阿拉伯伊斯蘭地區的,以三十三子完整一串為特點。后者的質地更好些,純凈、半透明,原先的顏色也是明黃為主,時間長了就接近深黃或紅色。
沙皇琥珀廳享譽全球
記者:與其他寶石相比,您認為蜜蠟有何獨特魅力?
讓-布呂埃勒-安東:蜜蠟是有機寶石,是億萬年前樹脂的化石,按照科學的說法,它保留了遠古時代的生物、地質、氣候等多方面的物證;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它是極有靈性的寶物,是佛教七寶之一,借助它靈修,功效倍增;按照傳統醫學的觀點,它是一種良藥,可安神、利尿、治療風濕病,譬如中國的古書《山海經》說“佩之無瘕疾”,意思是經常佩戴不容易生病。
記者:蜜蠟千百年來深受各國上層社會青睞,歐洲人也喜歡蜜蠟嗎?
讓-布呂埃勒-安東:歐洲人更喜歡琥珀。早在16~18世紀,琥珀在歐洲已成為一種時尚,深受各階層的喜愛。譬如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圣彼得堡的琥珀廳是用400萬年的上好琥珀、歷時10年建成的。它是1716年普魯士王子的威廉一世送給沙皇彼得大帝的厚禮,后來沙俄的風流女皇葉卡捷林娜在為自己修建宮殿時將琥珀廳納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