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廣州作為全國珠寶首飾的集散地,其珠寶市場上的珠寶處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來,全國各地古玩市場上出現種種珠寶造假現象,欺騙收藏者及消費者,讓人防不勝防。有業內人士透露,這些造假伎倆多出自廣州珠寶玉器市場。在此,有關專家探訪后進行了歸納——
一、表面涂色法 將無色寶石或顏色較淺的寶石用有色溶液浸泡,使色素沉淀在寶石表面以改變寶石本身的顏色。這種處理方法原來主要用在多孔多裂的玉石上,現在則主要應用在水晶造假上,即把無色或淺色的水晶用黃色或紫色溶液浸泡而仿黃晶、紫晶。另外市場上也有用紫紅色筆在無色手鐲表面涂色仿紫羅蘭的現象,這種處理方法鑒別起來比較簡單,只要留心就不會放過。
二、障眼法 將無色寶石或顏色較淺的寶石用有色繩串起仿有色寶石,主要用于黃晶、紫晶、海藍寶石、托帕石等。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是處理方法,因其并未對寶石本身進行處理,但這種方法易使初入行者在價格的判斷上失手。
三、魚目混珠法 在一串珠鏈中混入其他較便宜的寶石如玻璃、合成寶石、處理寶石等。如黃晶中混玻璃,天然水晶中混入合成水晶,碧璽中混水晶,翡翠中混處理翡翠等。
四、拋光粉致色法 在無色或淺色翡翠手鐲內外表面殘留較多綠色拋光粉以改變手鐲本身的顏色。這種方法幾年前在市場上比較流行,冷了一段時間,現在又火了起來。檢測發現這種方法用于仿油青種翡翠較多,在檢測中要特別留意顏色均勻、色調偏藍的翡翠手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