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圖:太空中閃閃發光的鉆石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美國航天局艾姆斯太空探索中心(NASAAmesExplorationCenter)的研究人員通過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SpaceTelescope)驚奇的發現太空中竟然存在大量的納米級鉆石。
據報道,研究人員是通過美國航天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紅外成像技術發現這些鉆石的存在。雖然這些鉆石非常小,平均每顆只有十億分之一米那么大,相當于一粒沙子的二萬五千分之一,但是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小鉆石能為他們深入研究含碳分子在地球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重要線索,因為碳分子是生命起源的一個關鍵。
據負責該項目的艾姆斯太空探索中心的科學家查爾斯·鮑特利徹(CharlesBauschlicher)介紹,科學家們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曾經在墜落在地球上的隕星中發現了許多類似的鉆石微粒,當時研究人員估計隕星中3%的含碳部分是以這種鉆石微粒的形式組成的。
查爾斯·鮑特利徹說,這意味著,如果這顆隕星代表了星際塵埃,那么太空中每一克塵埃中可能就包含了1萬兆顆這種鉆石,這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
問題是,如果太空中真的存在大量這種納米級的鉆石,為什么我們很少見到它們的存在?鮑特利徹解釋說:“這是因為以前我們對這種鉆石的紅外屬性和電子特性了解不多,不能探測出它們的“指紋”(原文專業術語)。”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鮑特利徹及其研究小組利用電腦軟件模擬發現太空鉆石的光芒在紅外線范圍3.4到3.5微米和6到10微米內最為明亮,這恰好又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為敏感的區域,因此他們很容易通過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這些鉆石的指紋。
研究小組成員預測,目前人類還不能發現更多的鉆石,因為人類一直以來無法使用“合適的儀器”對“合適的區域”展開探測。
因為這些太空鉆石是由緊緊綁縛的碳原子構成的,所以科學家們必須利用大量的高能紫外線光去誘發鉆石產生聯結彎曲移動,得到一個紅外線指紋(原文專業術語)才能發現這些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