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珠寶基地改道內銷舉步維艱
日期:2008/06/30 來源:編輯:
文章TAG:
針對行業發展現狀,番禺區政府早在前年就向區內珠寶企業推出了“番禺鉆匯珠寶采購中心”,由其牽頭組建“番禺珠寶產業內銷聯盟”,其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業者加深對內地市場的了解,并幫助他們建立內銷市場渠道,為產品打開通路。
今年以來,番禺的珠寶首飾行業一直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掙扎,許多企業因為利潤下滑,不得不考慮轉型。原來只做出口的,如今希望做內銷,原先做加工的,如今紛紛打算做成品。星耀珠寶便是其中的例子,該公司以往一直以做出口居多,如今卻更加重視內銷市場。而在“鉆匯”開形象門面的,幾乎全是有著類似打算的企業。
實際上,番禺的珠寶加工有著相當的優勢,最明顯體現在設計上。“在深圳珠寶市場上,每一款首飾都能在其他地方找到。而番禺的很多新穎款式卻是獨一無二的。” 番禺珠寶廠商會秘書長劉強說,珠寶企業現在最重要的是掌握屬于自己的市場,利用生產上的優勢,爭取市場話語權。
遭遇商場高門檻
劉強表示:“國內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做內銷是大有可為的。深圳前年的銷售額是1600億元,到了去年,就上升為1800億元,增長率達兩位數,可見其空間多大。”
市場大歸大,但做起來并不那么容易。位于番禺區市橋沙頭街銀平路的一家珠寶公司的董事楊先生表示,在多年來的經商生涯中,挫折多,成功少,發展的步子相當緩慢。
在楊先生看來,進街鋪不好——哪怕自己的店面裝潢得金碧輝煌,旁邊的店破破爛爛,顧客也很難有購買欲望;也不指望進步行街——中國的步行街已經成了賣低檔貨的地方。
珠寶柜臺進商場是做市場最大的難題。消費者認可大商場,但進商場有很多門檻,如果不是國際性大品牌,常常會被商場刁難。楊先生曾多次試著在廣東各城市的大商場開專柜,結果因為“品牌名氣太小”多次被拒。勉強進了一些中小規模的商場,也常常被要挾著與其他許多商品一起參加“滿就送”,這讓他苦不堪言。
國內的商業環境遠比做出口生意復雜,這將是擺在珠寶企業面前的難題。是選擇自開門面、連鎖店,還是與品牌零售商合作?這些經營上的問題,還得慢慢地探索。正是由于這一問題,番禺眾多珠寶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加入“內銷聯盟”,共同進退。
據透露,目前番禺區已有幾十家珠寶企業與“鉆匯”達成合作關系,他們將通過這個平臺,逐漸實現從出口為主轉為內銷為主,從低端到高端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