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與美麗和服相關聯、由溫潤珍珠構成主體的“矢車”是東方珠寶的代表。那么,Cartier攜來的全球第六大巨鉆“南方之星”則是西方珠寶的最好注腳。
在西方,Cartier被稱作“帝皇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它長長的客戶名單中滿是各國國王、皇后和公主的名字:伊麗莎白女王、瑪蒂公主、歐珍妮皇后、葛麗絲王妃、艾方索國王……還有名噪一時的藝術家、形形色色的社會名流:尚考特、伊麗莎白·泰勒、伊娃·赫茲高娃、莫妮卡·貝魯齊……世界十大著名鉆石中,“Hope藍鉆”、“Koh-I-Noor”、“東方之星”、“南方之星”,無不與Cartier的名字緊密相連。而這次Cartier上海旗艦店開幕,展出的卻是從未在中國露面的史上第六大巨鉆———“南方之星”。
外灘18號展出的“南方之星”
雖然鉆石開采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但大于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還是十分罕見,而大于100克拉的鉆石無疑會被視為國寶。在Cartier上海旗艦店的入墻式展柜里,“南方之星”靜靜放射著大型鉆石獨有的眩目光芒。“南方之星”由一顆重達261.24克拉的粗鉆切割而成,打磨之后重量128.48克拉,它以澄澈如水,光亮似火的特質而聞名于世。不同于普通閃亮白鉆的是,由于特殊的晶體成分和結構,這顆鉆石的內層看起來柔和迷離,如霧般曖昧,流露出罕有的淡粉紅色光澤。“南方之星”被Gubelin寶石研究室形容為“重要而舉世無雙的非凡美鉆”,一直是無數專家爭相研究的對象。
“南方之星”在它的百余年歷史中,有多個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卻是少有人知的:它的粗鉆1853年由一名奴隸在巴西的一座礦場里發現,在那里,奴隸能否獲得自由正取決于他們能否找到鉆石。這顆超凡的鉆石就這樣為這幸運的奴隸帶來了自由。后來,粗鉆被以JosephHalphen為首的巴黎商人財團收購,送往鉆石國際貿易中心阿姆斯特丹切割。此前曾參與另一著名美鉆“Koh-I-Noor”切割工作的LouisBenjaminWoorzanger負責研究這顆鉆石的形狀及計算出最能展示巨鉆璀璨光芒的琢面。3個月后,一顆重逾128克拉的淡粉色枕形美鉆誕生了,這顆世界上第六大切割鉆石被取名叫“南方之星”。還在工廠中切割時,這顆鉆石就吸引來當時荷蘭國王威廉三世和蘇菲皇后的參觀。1855年,它在巴黎世博會展出,博得拿破侖三世和尤珍皇后的驚嘆。19世紀70年代,人們再看到它時,它已經被鑲嵌成羽飾形狀,被巴洛達君主KandheRao收購。此君豪氣闊綽,極愛寶石,在他的要求下,“南方之星”與著名的德勒斯登梨形白鉆一起,被鑲嵌在一條奢華的項鏈之上。從此它一直在巴洛達君主的珍藏系列中被保存了近80年。而這顆傳奇鉆石最近的命運,就是Cartier以相當于數億元人民幣的巨資把它買下。
不斷的追逐、占有和浮沉,神秘的失而復得、得而復失———著名珠寶的故事,也許永遠像好萊塢典型的電影腳本———曲折、神奇、浪漫、驚險。珍珠是暖的,鉆石是涼的;珍珠是東方的,鉆石是西方的。在上海,2004年的平安夜,當“矢車”邂逅“南方之星”,仿佛一個腳本與另一個腳本的穿插融合,珠寶所隱含的曖昧、奢侈和內里的高貴、純潔,是否足夠給你一點曠世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