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二]越廉價越熱賣?
Bitten by Sarah Jessica Parker
設計熱賣與否,除了偶像的號召力,性價比的吸引力也是考量標準。之所以大量平價成衣連鎖店的明星系列都被趨之若鶩,與此不無關聯。
H&M請來重量級人物Madonna設計M by Madonna,以低價做噱頭,旋即傾銷一空,在Karl Largfiled for H&M后繼續創造平價明星限量的神話。Topshop早就不甘示弱,直接請來時裝界的王牌大姐大——Kate Moss,請顧客把繆斯衣櫥搬回家,每件平均價格也只在100美元左右,最低的甚至只有10英鎊。對于成天捧著奢侈品雜志在辦公室“意淫”的白領們,簡直就是終結“吃泡面換新衣”時代的重磅驚喜。緊接著,在結束Gap代言身份后,摩登紐約客Sarah Jessica Parker和美國著名的休閑服飾連鎖賣場品牌Steve & Barry's合作,推出個人評價服裝品牌——Bitten,價格低廉得更加讓人無法相信。所有單品采取大量生產發售模式,訂價均為150元人民幣左右或以下,T恤價錢僅10美元左右。目的正是將高質量、合理價位的服飾提供給各年齡層的女人。如她所言,“好質感與高級的衣服其實不一定要如我們想象中那么貴,女人們應該有品位與權利挑到好衣服,并且在夜晚睡覺時不后悔沖動花了大錢。”有著這樣一份善解人意的體貼之情,品牌想不大賣怕是也難。
[理由三]越多名堂越劃算?
在明星效應和低廉價格的基礎上,要求買贈確實不太厚道。但是,往往明星多重身份的特性還是能帶給顧客們出其不意的驚喜。比如dVb推出伊始,老板娘就找來自家帥哥David Backham做活招牌,籠絡了一眾癡心的球迷。Gwen Stefani當年從No Dout單飛后顯得沖勁十足,將個人品牌L.A.M.B和她兩年前的同名專輯用綁定宣傳的方式,兩頭都賺到。不但把自己品牌操持得井井有條,不久前,其更與休閑手袋品牌LeSportsac玩跨界,設計特別系列,叫得滿堂彩。Miller姐妹則請來包括David Cooper在內的多位藝術家,為品牌出謀劃策。屆時,顧客買回家的,便不只是打著明星標識的時裝,更附帶著藝術氣質,實在不能不說是劃算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