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鏤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
瓷器高價成交品占居半邊江山
排在本季瓷雜成交第3位的是在北京翰海的“古董珍玩”專場中以2133.6萬元成交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鏤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這也是今年內地春拍成交價最高的一件。“轉心瓶”是因其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旋轉的內瓶而得名,又可稱為“旋轉瓶”、“套環(huán)瓶”,流行于清乾隆時期的瓶式之一,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制組成。因此,每一個部件尺寸都要經過精心計算,反復燒制,得出實際樣品,再根據(jù)樣品燒造中表現(xiàn)出的問題逐一從工藝上加以解決,并在全部部件燒造成功后組成樣品,紋飾、色彩、樣式全部獲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燒造。除此之外還要關注燒造時的溫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現(xiàn)少許變形便會使整器的制造前功盡棄,內外均以粉彩彩繪,所以這種器物的成品率極低,再加上其復雜的工藝和艱難的燒制歷程使得此件藏品極為罕見。此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鏤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曾在1997年翰海秋季拍賣會以264萬元成交,時隔12年后它又出現(xiàn)在翰海2008春季拍賣會上,而且成交價格達到了2133.6萬元,足足上漲了8倍。足可見長線收藏精品可以獲得可觀的利益回報。
排在本季成交第4高價的是中國嘉德拍出的南宋《官窯琮式瓶》,該瓶口底相若,器身為琮式,外壁自下而上分為五節(jié),方形,直腹,圈足,造型端莊。南宋官窯青瓷的魅力并不在于它的裝飾,而是它本身莊重、典雅且神秘的自然美。它以釉色取勝,造型見長,紋片著稱,從而反映出中華民族淳厚樸實,崇高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更為重要的是在南宋王朝覆滅之后,官窯被毀,工匠失散,技藝失傳,故傳世的宋代官窯珍品極少。這件官窯琮式瓶曾經兩次出現(xiàn)在瀚海的拍賣會上:一次是1995年瀚海春拍的“古董珍玩”專場上,當時的估價為咨詢價,最終以902萬元的高價成交;第二次是時隔11年后的2006年瀚海春拍,那次的估價為800-1000萬元,成交價提高到1650萬元,增加了748萬元,相當于平均每年增值了68萬元。而今年這件琮式瓶再次亮相嘉德春拍,估價提高到1800-2500萬元。此件器物可以說是宋代官窯的標準器,且流傳有序,想不創(chuàng)出高價都難,最終被電話委托的460號買家成功奪標,加上傭金的成交價為2016萬元,在兩年之內價格也再次增加了366萬元。
北京長風推出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以1344萬元成交排在第7位。此罐為元青花的典型器,從繪畫及青花發(fā)色上看,此件元青花與上海博物館所藏的《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能夠超過千萬元成交有其道理。
第8位是中國嘉德推出的清乾隆《釉里紅團龍紋葫蘆瓶》,以400萬元起叫,經過數(shù)位買家的競價,最終以1232萬元的高價落槌。釉里紅是元代在江西景德鎮(zhèn)燒制的一種釉下彩繪,燒造的條件較為苛刻,工藝技術也較難掌握,因此此類器物燒造的成功率很低。同類器物也很少能在拍賣市場上見到,而且此次這件器物燒造精美,所以好眼力的藏家肯定不會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點評:今年春季高古瓷在內地市場有所表現(xiàn),但它們的精品上拍數(shù)量還太少,畢竟瓷器這部分的行情依然要取決于清代官窯瓷器的行情。從類別看,釉里紅和斗彩瓷器的價格有所升高,在嘉德的“清代瓷器精粹”專場中,成交價格前兩位皆被釉里紅瓷器占據(jù),另外斗彩瓷器的價格無論是在本季嘉德、還是誠軒、華辰等拍賣場次上都在靠前位置。如嘉德瓷器專場的成交價前10拍品中,4件都是斗彩瓷器,其中清雍正《斗彩福壽紋大盤》以201.6萬元成交,另一件清雍正《斗彩荷塘鴛鴦臥足盤》(一對)成交價也達179.2萬元。而誠軒的“瓷器工藝品”專場中一件清雍正《斗彩纏枝牡丹紋直頸瓶》成交價則高達504萬元。斗彩瓷器始創(chuàng)于明宣德時期,成化年間有了更大的發(fā)展,但到明中期后斗彩瓷器開始衰落,直至清代康熙時期斗彩才再次獲得新的發(fā)展,到了雍正年間斗彩達到了第二次制瓷高峰,因此這時期的斗彩瓷器藝術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