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寶石同鉆石、紅寶石和祖母綠并列為世界四大名貴寶石,而山東省昌樂縣卻有成噸的原料石被外國商人收購囤積。
一個泰國商人,將收購的寶石成噸運回國內,至今都未賣出去,只等昌樂的藍寶石賣光了再獲取暴利。
藍寶石被列為世界四大名貴寶石之一。山東省昌樂縣是我國最大的藍寶石產區,近年由于掠奪式開采,大量藍寶石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流入市場,獨一無二的優勢資源并未給當地發展帶來核心推動力。過去沉痛的教訓讓當地政府探索有序開發,但是,這一寶貴資源要實現應有的價值回歸,卻仍待時日。
賤賣的中國“藍寶石”
“目前我們中等的藍寶石是300元一克拉,10年前的價位是100元一克拉,相對國內外其他珠寶近年上漲迅猛狀況,藍寶石價格一直變動不大,價位還是相當便宜。”昌樂縣五圖鎮珠寶經營商郭新平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家店中的藍寶石手鏈,一邊介紹
昌樂縣位于山東濰坊,在昌樂縣城,出售和加工藍寶石的店鋪鱗次櫛比,藍寶石已成為昌樂地方經濟發展和繁榮的重要產業。在各家店鋪中,消費者花費不到百元,就可以買到一條品質較低的藍寶石手鏈,質量上乘的手鏈大約2000元。
作為我國最大的藍寶石產區,昌樂藍寶石有礦面積450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罕見的大型藍寶石礦床之一。當地的一位領導向記者坦言,盡管當地有如此豐富的寶貴資源,但過去沒有合理的開發利用,使藍寶石失去很好的發展機遇,價格也一直低位徘徊。
藍寶石同鉆石、紅寶石和祖母綠并列為世界四大名貴寶石。長期以來,以其晶瑩剔透的美麗顏色,被視為吉祥之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藍寶石就被用來裝飾清真寺、教堂,并作為宗教儀式的貢品。
世界藍寶石產地非常稀少,主要集中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家。昌樂藍寶石具有顆粒大、顏色純、質量好、奇異寶石多等特點,頗受國內外珠寶界的青睞,昌樂也因此被譽為“藍寶石之鄉”。在昌樂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分布著大小100多座古火山,藍寶石是遠古1800萬年前火山噴發后留給這里人們的寶貴財富。
掠奪式開發代價沉重
自從1986年在昌樂發現藍寶石以后,當地人的生活被這種帶有深藍色的石頭徹底改變。昌樂縣珠寶經營商郭新平14年前投身當地的藍寶石開采,他告訴記者,當時在五圖鎮的村子里,出現很多從事藍寶石加工的家庭作坊,開采原生礦的技術并不復雜,只要有錘子、鏟子就夠了。村民們看到有利可圖,上礦山采石頭自己加工,然后廉價地出售藍寶石原料。
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的王時麒教授透露,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東部沿海一帶的玄武巖中,相繼發現了不少藍寶石礦床。中國人自古偏愛玉石,因此藍寶石并沒有得到重視。
掠奪式開發的結果,造成了昌樂寶石儲量的急劇減少,由于一段時間里藍寶石過于集中地進入市場,造成價格一落千丈。郭新平說,到上世紀末,昌樂數量巨大的藍寶石進入市場,使當時的寶石價格受到嚴重的沖擊,甚至全球藍寶石的價格都因此猛跌了65%。由于在國內藍寶石不受重視,藍寶石的價格也非常低。藍寶石只有賣到國外才能值錢。那時,一大批海外寶石商到昌樂大批量收購,幾塊錢十幾塊錢就能收一麻袋藍寶石石料。
回憶起這些往事,不少昌樂人百感交加。外國寶石商把他們從昌樂收到的藍寶石一火車皮一火車皮地往國外運送,而當地人醒悟過來的時候,有限的藍寶石資源已經形成巨大損失。一位業內人士說,一個泰國的寶石商人,將收購的寶石成噸地運回國內,至今都未賣出去,只等昌樂的藍寶石賣光了再獲取暴利。
可持續開發重在科學規劃
2002年下半年,昌樂縣痛下決心,對藍寶石實行全面禁采,并明確規定至少10年中不得復采。禁采5年后,寶石又回歸貴族身份,身價猛漲10倍。與此同時,由于全面禁采,原來主要從事賣原料的寶石從業者,大部分改為從事附加值更高的寶石精細加工,昌樂縣珠寶業迅速發展,并吸引了包括玉器、翡翠等6個系列上千種珠寶商品的經營商家前來落戶。
目前,昌樂縣的珠寶企業有1200多家,從業人員達4萬余人,年加工寶石1300萬克拉、飾品4500萬枚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珠寶首飾集散地之一。昌樂縣中國寶石城里,金街銀店彼此相連,共有100多家珠寶商,經營著世界各地的珠寶玉器、金銀首飾。
昌樂中國寶石城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王瑞興說,現在昌樂已告別粗放經營賣原礦石的時代,企業里藍寶石加工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技師來完成。政府要把昌樂打造成一座真正的“中國寶石城”,它將是集寶玉石文化展示,珠寶首飾、工藝禮品、紀念品加工交易,首飾加工設備、配件及包裝用品交易,高檔商務公寓、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國際珠寶商城。
昌樂縣的藍寶石礦儲量達數十億克拉,還有大量的遠古火山,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豐富。昌樂縣委宣傳部長邱旺說,昌樂正在挖掘優勢、整合資源,著力打造寶石文化、火山文化、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四大品牌。
努力盡快實現藍寶石的價值回歸,業內人士指出,昌樂藍寶石的開發除了科學合理的規劃外,還要在行業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加大宣傳,形成昌樂藍寶石的品牌效應;二是制定科學的等級認證和鑒定標準,目前藍寶石市場魚龍混雜,不良商販以次充好破壞市場秩序;三是在行業內倡導“精品”意識,強化設計,提高標準,推動藍寶石在國際市場上打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