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陳文涓
供職:收藏愛好者
語錄:“藏石當隨緣”
本期主持人:邵建生
汕頭有這么一位名叫陳文涓的“奇女子”,她至今已與奇石結下近二十年的不解之緣,足跡幾乎走遍全國各地,而且珍藏了一千多塊各式各樣的奇石。陳文涓的家仿佛一個奇石館,許多千奇百怪的奇石珍品陳列在她家的樓下一層,令人目不暇接。陳文涓把自己的藏石的地方稱之為“神秀閣”,取杜甫詩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之意。
“石觀音”是第一件藏品
我收藏奇石始于1991年,當時我到一位朋友的店里去,店里的一塊乳白色、外形酷似觀音的鐘乳石吸引了我,我突發(fā)奇想要把它買下來,但是朋友說那已被別人定購了。我感到十分惋惜,但過了一陣子我再上門時,那塊石頭還在店里,朋友告訴我說,買主把它捧走后因故又把它退回來了。我于是喜出望外,照原價把石頭搬回汕頭。這一石觀音是我的第一件藏品,至今還陳列在我的“神秀閣”。
有了“石觀音”之后,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原本沒有注意到的斑斕多彩的奇石世界,自此每到一個地方一看到奇石我都會格外地留意,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審視、欣賞每一塊自然界的杰作。我不僅通過書本刨根問底,在桂林還經(jīng)常接觸一些地質學家和奇石收藏家,這對鑒賞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我是純粹的收藏,只要我看好的寶貝,一到我的手里就不會流出去。奇石的鑒賞涉及許多方面的知識,如地質學、美學、文學、歷史等,而且還涉及產(chǎn)地的風土人情,我感到最快樂的是通過奇石的鑒賞學到了不少知識。
相信“石緣”,藏石也當隨緣
自1991年開始,我每月至少都要到全國各個奇石產(chǎn)地跑一趟,如云南、湖南、廣西、內蒙古、新疆等地,有時一個月還跑四趟。對于收藏奇石,我開頭只把它當成一種業(yè)余愛好,見多識廣之后我也逐漸試著用一種專業(yè)眼光去鑒賞和收藏。奇石收藏一般都以形、色、質為標準,越具有文化品味和藝術感越有價值。好的石頭可遇不可求,我相信“石緣”,藏石也當隨緣。
近二十年來,我已收藏了1000多塊珍貴奇石,共有螢石、臘石、方解石、水晶石、彩陶石、大化彩玉石、卷紋石、菊花石、荷花石等四五十個品種。我的藏石造型各異,不少都是檔次較高的珍奇品種,如夜明珠、水下晶花石等。單是出產(chǎn)于湖南、較為少見的大型石膽就有幾塊。石膽產(chǎn)于山體的石巖里,巖石里的石膽稱山石膽,當崩落水里經(jīng)流水長期沖刷后便成為水石膽,兩者各不相同。石膽一般都是正圓形,我有一塊則是橢圓形,更為罕見。石膽的質量很大,我收藏的最重一塊石膽四百來公斤。近年來,我還收藏起新疆的和田玉,我最近得到的內蒙古的一塊葡萄瑪瑙硬度達到寶石級,不同的側面既像一位少女,又像一條魚、一只鳥,紫藍色的鮮美“葡萄”綴滿了全身,真的是鬼斧神工。這塊珍稀的葡萄瑪瑙,我打算送到將于今年底舉行的第五屆國際奇石節(jié)上參展。
前往寶島臺灣尋奇石
我還珍藏了40多塊晶瑩剔透的水晶石,我的水晶石除了無色透明的,還有茶色的和粉紅色的,有些里面還由水晶“雞裂體”和“發(fā)絲”形成各種奇異造型,仔細觀賞可看到開放的花朵、爬行的眼鏡蛇、海藻珊瑚、傳說中的綠幽靈,其中一塊水晶里面還再現(xiàn)了格林童話世界里的小紅帽,兩個可愛的小孩伸長脖子在接吻,天空中有一只鷹在盤旋,四周彌漫著一種浪漫的情調,真是太奇妙了。
我極少去參加各種展賽,但如參加都會得獎,真好玩。早在2002年,在柳州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奇石節(jié)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此次奇石節(jié)上,我選送的6件奇石全部獲獎,而且是4件捧得銀獎、2件捧得銅獎,令國內奇石收藏界為之矚目。我在汕頭不但擔任過二次奇石賽事的評委,而且是中國奇石收藏協(xié)會的會員。2004年11月,第三屆國際奇石節(jié)上,我的卷紋石《歲月》榮獲銅獎、潮汕臘石《神龜》則獎得銀獎。2005年和2006年,我還作為特邀嘉賓應邀到漳州、廈門參加兩岸的文化交流。為了尋找奇石,我還在去年8月份跑到臺灣,淘得幾塊臺灣有名的西瓜石和鐵釘石,并與臺灣的奇石收藏界進行了交流。
陳文涓不僅收藏奇石,而且很有“石緣”,很投入也很專業(yè),她收藏的奇石竟讓國內收藏界為之矚目。其實她是一位很愛美的都市時尚女性,喜歡研究時裝設計和搭配,有一次還為幫朋友企業(yè)的忙而走上T型臺、客串過時裝模特,她還鉆研過珠寶首飾的設計,設計出幾款讓人愛不釋手的時尚珠寶首飾。陳文涓的藝術想象力十分豐富,這應該是得益于奇石的“靈氣”吧。毋庸置疑的是,她的生活因收藏而變得斑斕多彩